最近发生在康乐矿山的事情,其起因是山上的三家村——不过,此时只有一家住在那里了,有两家早在半年前就搬到山脚下的流苏村去了。
由于开采的需要,三家村面临搬迁。但是,有一家人不愿意搬迁,这家人就是关炳烈家。
关炳烈66岁了,家里还有老伴李碧苗,大儿子关飙,大儿媳何秀秀和孙子关永;关炳烈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二儿子,也各有一家子人,只是都住在流苏村。
原矿长欧阳克明和关炳烈少说也吵过十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凶,双方互不相让,真可谓针尖对麦芒。每次争吵,都有不少人围观,既有矿山的职工,也有流苏村的村民,当然还有许多是兼有两种身份的人们——一些矿山职工本身就是流苏村的人。
采矿前,一般要将山上的乔木、灌木以及各类杂草清除掉,而关炳烈就从阻止铲草表明他的立场:坚决不让采矿队越过“三八线”——一条他自己定出来的界线。
欧阳克明是个很能做思想工作的人,在矿山向三家村方向推进之前,很快就说服了其中的两家人搬走了,没想到关炳烈却怎么也不肯搬。
欧阳克明见关炳烈死活不买账,只好放出狠话来:“你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由不得你!我倒要看看是你硬还是机器硬!”
关炳烈的态度确实越来越硬:“连坦克我都不怕,还怕你的机器不成?”
关炳烈是打过战的人,曾经参加过抗米(aa)援糕(korea)。在三家村附近有一座坟墓,里面埋着一只军用搪瓷杯。这搪瓷杯是关炳烈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那么是谁的呢?它原本属于他的一个战友。那个战友叫关再兴,也是和关炳烈一起参军的;他可是关炳烈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可惜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当关再兴倒下去的时候,战斗十分激烈,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交代什么,他将一只搪瓷杯交给关炳烈,然后就牺牲了。在战斗前夕,关再兴知道,关炳烈的搪瓷杯破掉了,所以临死前就将自己的搪瓷杯给了关炳烈。
战斗结束后,关炳烈也没有特别在意于关再兴的牺牲,更没有在意于那只搪瓷杯,因为他连自己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都不知道。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随时准备牺牲,想得最多的是整个部队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或者最后能剩下多少人,而把自己只当作部队的一员。
一直到随着部队班师回朝后,关炳烈才想起关再兴的牺牲,想起他留给自己的搪瓷杯。回到家乡后,为了怀念战友,也为了怀念自己的伙伴,关炳烈征得关再兴的家属同意,在康乐山上专门为关再兴修了一座坟墓,里面埋着那只搪瓷杯。
刚回乡不久,关炳烈住在流苏村,曾经当过村里的干部。因为他脾气特别急躁,和乡亲的关系搞得不和睦。他的作风总是和打战一样,要求人家反应迅速,似乎任何疏忽或延误都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似的。结果可想而知,不是他嫌人家懒散,就是人家怪他催逼得太紧,他与群众的关系搞得非常糟糕。他又经常想到关再兴,想到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没过一年便失去了工作的耐性。
关炳烈越来越苦闷,无论家里人和乡亲们如何劝解,他都很难和别人一样开心起来。回忆起自己在部队的时候的情景,他甚至偏激地想,为什么他没有牺牲在战场上;有时候,他觉得活着却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比死了还难受。也不知道有多少个黄昏,他爬到山上去,坐在关再兴的墓前,然后望着天空或望着康明湖的湖水,这样一坐就是大半天。
虽然关再兴不在了,关炳烈却还是把他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只要来到墓前,他就好像有聊不完的知心话似的。这也难怪,关再兴比关炳烈大三个月,两个人从小到大在一起,就像亲兄弟一样。关再兴很聪明,也很能干,几乎处处都是关炳烈的榜样。在战场上,关再兴很沉着、勇敢,而且特别会照顾关炳烈。
入伍前,关再兴是有对象的,她就是竹溪村的李青苗。关炳烈很清楚,关再兴很喜欢李青苗;没想到的是他没能和自己心仪的姑娘做一对天长地久的夫妻。得知关再兴牺牲的消息,李青苗很悲痛。她去过关再兴家里,和他们一道哀悼。后来,她又要关炳烈带她到关再兴的墓前,和关炳烈一道怀念故人。站在关再兴的墓前,关炳烈甚至连看也不看李青苗一眼,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关再兴。
李青苗嫁人后,就再也没有来看关再兴了。可她还有个妹妹叫李碧苗,李碧苗替她姐姐去慰问过关再兴的父母,也和关炳烈一道上山拜祭过关再兴。和对待李青苗一样,关炳烈也是一副沉重的表情,在女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丝毫柔情。李碧苗没有介意,心想,反正自己以后也不需要他陪着了。可是,就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也就是走到康明湖畔、两个人即将分手的时候,李碧苗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关炳烈。当时李碧苗走在关炳烈前面,她忽然转过身来,面对着关炳烈,却猛然发现关炳烈在流泪。她记得,即使是在关再兴的墓前,他都没有流泪,为什么到了这里却流泪了呢?她问他原因,他却没有回答,只是像兄长对待小妹那样叮嘱道:“你回去吧,以后有空还可以来看他。”
后来,李碧苗终于明白了,那天关炳烈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为关再兴难过——如果他还活着,李碧苗就不是去看他的墓,而是可以欢天喜地地叫他
喜欢蜂落蔷薇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