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偷偷问谢兰花,说刘婉在家里怎么样?是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谢兰花赶紧为刘婉正名。
她说婆婆平素对两个儿媳妇并没有太大的苛求,虽说现在主要是她做早饭,但刘婉也会抢着做其它活,而晚饭基本上都是刘婉自己包了。
她们不知道,毕竟刘婉也要完成高级美食家100道家常菜的任务。
之前系统已经认证过50道菜了,现在又要增加100道菜,对刘婉来说,每道菜都要想秃头。
所幸的是,每一道菜只要做了适当的变化,系统都会认可了,比如说红烧变清蒸,油焖变蒜香,只要口味不同,系统都认可是一道新的家常美食。
如若不是这样,刘婉肯定会被这100道新菜式为难死。
见女儿过得幸福,赵氏也就放心了,对这门亲事更是格外满意。
最主要的是,女儿夫家就在本村,近得很,想女儿了,挪几步就能见到她,时不时还能叫她回家吃顿饭。
刘婉对于谢兰花和娘家的经常走动,并没有象有些婆婆那样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相反,她还鼓励谢兰花要经常回娘家走走,免得在家里闷了。
倒是谢兰花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空闲的时间,除了帮刘婉菂花弄草,做美食,脑子里浮出了一个想法:她要学书法。
这是她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强烈地占据了她的内心。
若是要练书法,就要耗费大量的笔墨纸砚,谢兰花没有买过文房四宝,自是不知道它贵得吓人的价格,要不然,她也不敢向刘婉提这种要求。
王敬在边上听到媳妇这么说,吓了一跳,他知道买笔墨纸砚开销很大,正想找个机会提醒谢兰花。
但刘婉却很欣喜,一口应承了下来。
一个女人最终会成为母亲,母亲就是孩子的楷模,学习的对象,如果一个女人有学识有涵养,那给下一代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无穷的。
所以刘婉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媳妇成为有文化的人,能给孙辈好的影响。
转天,刘婉从镇上回来,就带了一个大箱子,说是有礼物给谢兰花。
谢兰花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
等王孝和王敬把沉重的箱子抬到厅里,打开一看,谢兰花才知道,是满满一箱写字的宣纸,还有一套新的文房四宝。
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要花多少银子,但谢兰花再傻,再不懂行情也能猜到,这一箱得花不少钱。
她感动得要命,对刘婉不好意思地说:
“娘,你怎么买这么多?我可以用毛笔蘸水,先在石板上练字。”
“傻孩子,那哪练得明白啊?
瞧,这是字帖,你跟着练吧,一笔一划,写得清清楚楚,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就。”
刘婉拿出刚买的字帖给谢兰花。
谢兰花没想到刘婉什么都想好了,连字贴都给她备下了,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自己嫁进王家,真是掉进了福窝里。
亲爹娘生她养她,恩重如山,刘婉重塑她,给她成长的机会,恩情也不比亲生爹娘少。
吴慧看到这一幕,却没有吃醋的意思。
她现在已经很明白刘婉的心思,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兴趣,特长,鼓励大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吴慧自己的兴趣不在于读书写字,她识字,只是为了不和相公拉大差距。
她的要求不高,能看懂话本,以后能给孩子讲故事就行。
对于吴慧的这些想法,刘婉也没有对她加以批评和指责,说她不求上进什么的。
反倒是给根据吴慧的喜好,给她买了很多棉布,针线,鼓励她给孩子多做一些穿的小衣服。
于是,现在的王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白天,男人外出赚钱,谢兰花和吴慧忙完了家务之后,一个在厅上,一笔一画认真地练字。
另一个坐在边上,眼前放了一个装针头线脑的簸箩,正在缝一件孩子穿的小衣服。
两人各安其事,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随着王敬把家俱慢慢都打好,每个屋里都装上了相应的家俱,床、桌、椅、柜子,一应俱全。
刘婉屋里的家俱也全部都换了新的,面目焕然一新。
王家在刘婉的推动下,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
从外面看,除了青瓦顶和一众民房稍有不同之外,外表看还是一座朴素的农家小院,内里却悄悄发生了许多变化。
王孝的养殖场也建成了。
他买了30头猪,10头奶牛。100只鸭,100只鸡,雇了两个人来帮忙喂养。
王孝这边养殖场主要靠购买草料,也不用工人去打草,所以工人还是能应付得来。
村里的少年现在每天上山光割草料卖给王孝,就能多赚三、五个铜钱,感觉手头一下子宽裕了许多。
在王孝的养殖场和王敬的木工坊做工的村民,家境也在发生变化,有了稳定的工钱,他们也敢隔三差五吃一顿肉了。
村里几乎时不时就能飘起一阵肉香,就连肉贩子都比较爱往桃源村跑。
因为他们发现来这里卖肉,比别的村子卖得快,有的时候甚至一上午一头猪就卖完了,根本不用到别的村再去晃悠。
后来桃源村就有人做起了专职的屠夫,在村里凉亭前摆了个卖肉的肉摊。
接着卖鱼的也来了,卖菜的也来了,慢慢就形成小集市的模样。
刘婉还挺感慨的,觉得现在在村里,要买鱼买肉都方便了许多。
谷口镇上的
喜欢穿成极品恶婆婆后,我带着系统种田发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