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什么人?三国历史上疑心病最强的人,早在许昌城建好之后,他就在皇宫以及各个元老大臣们的府上安插了不少“探子”,尤其以皇宫为主,当然,那个时侯并不是曹操对于汉帝有什么不轨的企图,或是对于汉朝产生了什么“贰心”,而是听从了负责细作工作的郭嘉的建议,为了防止皇宫中再次出现“十常侍”或者是以西都救驾之功而自榜的功勋元老大臣变成“何进”、“王允”;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些个细作都变成了自己政治斗争的工具了。
看了消息之后的曹操思考了再三,觉得不久之前自己因为处置杨彪已经与这些个元老大臣们闹得很厉害了,现在袁绍这个家伙又陈兵河北,虎视眈眈,决不能因为这些消息就去“干掉”董承,这样一来,或许真的会引起许昌内乱而给袁绍这个家伙可趁之机,于是,曹操思虑完毕之后,对这来人只说了一句:“好好看住伏完和董承,一有异动马上先告知留守许昌的荀彧荀大人!再快马给我消息!”
那名信使:“诺!”了一声之后,就出去了,曹操看着那名信使的背影,又看了看波涛滚滚的黄河,不禁紧紧的握了握手中的马鞭!下定决心,一待这里的“防御工事”全部准备好了,就马上回许昌去,那些个老臣,自己只要一不在许昌就会闹出点事情来!
再说那日董承,拿到了汉帝刘协赐予的锦袍玉带回家后,马上供在了书房,之后屏退了所有下人,自己一个人待在了书房,仔细的观察起来了这件锦袍,查看了半晌都没有发现什么,心中不禁想着:“今日天子赐我锦袍玉带,还暗示我仔细看看,必非无意啊!怎么我看来看去还是看不见什么踪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呢?”
想着想着,董承又随手拿起了玉带看了看,这条玉带乃是采用玲珑白玉,碾成小龙穿花,背部用紫锦为衬,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妥,董承想着想着不禁沉沉睡去,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了,董承连忙叫人掌灯送饭来了,正当董承准备用饭的时候,忽然,他发现烛台下的那条玉带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对劲,董承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匙,拿起玉带在烛台下细细观察了起来,果然,董承发现了一丝怪异,刚才玉带是背面紫锦向上,正是因为烛台的光线照在了紫锦的一角上,才使得董承注意到了这一块,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的一片紫锦的边际缝得与其他几边不一样,其他几边看上去就是缝缀的非常端整,一看就是工匠所制,但是刚刚在烛台灯光下的那一片粗看针脚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一样,但是仔细看看,缝缀的稍微有些不是很平整,似乎并不是那些宫中常用的制衣工匠们的手笔,于是,董承马上取出刀具,小心翼翼的挑开了玉带背面那些缝缀不太平整的线,接着烛台的灯光往里面一看,果然,里面有一张淡黄色的绢帛,几乎与缝缀在玉带背面的紫锦一样宽,难怪拿在手中也没有感觉出这玉带的背面,紫锦的下面还藏着这样一份东西!
董承小心翼翼的取出了那块淡黄色的绢帛,展开一看,当前二字竟是“密诏”,董承连忙收起来,走到书房门外,看了看,四下确是没有人了,这才回到房间,展开“密诏”,看了起来;
密诏上写着:“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驱除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特以书诏付卿,望卿再三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七月诏。”
董承看完了之后,涕泪交流,心中感慨万千!
董承是一个忠于汉室的“铁杆份子”,但是他却没有伏完那么老奸巨猾,所以,看了这份密诏之后,董承马上开始思量起来该怎么行动了。
董承还不知道,其实,他早就在上次关于迁都邺城的事件中,就进入了曹操的“黑名单”了,当初,杨彪领头鼓动各个老臣们一起煽动汉帝迁都北上投靠袁绍的时候,董承是坚决站在杨彪身旁的,做为了几名带头、串联的大臣之一,而不像伏完那样隐身于众多的故旧大臣之间;但是董承不知道,曹操之所以只动了杨彪而没有去动他董承跟其他几位老大臣,那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也是一位国舅,他曹操还没有到跟汉帝翻脸的地步,而除了皇亲国戚之外就属杨彪官最大,名声最大,家世最大(也是跟袁绍一样‘四世三公’),动杨彪也是有杀鸡儆猴的意思在,可惜的是,董承还是很“天真”的认为,曹操不敢随便动他皇亲国戚的,殊不知,曹操最痛恨的就往日“何进”、“梁冀”、“窦宪”等外戚与宦官祸乱朝政,所以,迁都许昌之后,曹操对于“后族”(皇后一族)在政治上尽力的打压,最多也只给一些空头的官衔,绝没有实权;而对于董承这样妃子的亲族,曹操也是稍稍宽松一些的,但是却也并不是放任自游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伏完要尽力隐藏自己的缘故,来到了许昌之后,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曹操对于权柄的yu望以及底线,只要不去触及曹操的底线,他伏完一生的富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伏完也不想就这么放弃他对于权柄的yu望,所以,他就暗地向汉帝刘协进言,抬出了董承去做这个出头鸟了。
虽然董承没有伏完那么老奸巨猾,但是董
喜欢黄须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