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刻的情景,或者是之前我在弃界中所遇到的一切,我都是无力解读的,我的悲观情绪和情冢里周遭的风景的虚无之形相得益彰,彼时,无论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想象着自己可以回到过去,然而情冢都会告诉我,曾经的我已经在这虚无的延伸中镌刻下了符码。
其实,在潜意识里,我一直在拒绝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并非是主动的以什么方式走进这个又繁复又茂盛的情冢世界的,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在我动笔开始写《迷之彼岸》的时候,我是如何带入这种无法挣脱,无可奈何的命运关系,就像是情冢的“葬”笼罩着那些我爱和不爱的人们。
同样的意象到处存在,我后悔,我想要挣脱,我不愿意以这样半生存的方式去面对曾被我遗弃的一切,甚至于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忘记那些日子里有关亲情的颜色,无奈我却选择投靠了一种叫做冷漠的东西,我开始有点惶恐的问自己:“难道我经历过的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遗忘吗?我是不是回不去了,那么如今被叫做生活的东西,对于我又有几分真实呢?没有了过去的积淀,我还能剩下什么?”
答案是,什么都没有,我回不去了。
就像是日本平安末期的歌人鸭长明所讲的:
同一条河不停地流淌,泡沫出现了,又消失了,从来都淹留不久。俗世之人和他们的住所也一样。
他还说过:
一些人在某个早晨死去,晚上就被一些新生儿代替了。就像水面出现又消失的泡沫,人们出生入死,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我们一无所知。
就是这样,走过的回不去,丢弃的,找不回,我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当时的自己可以活得那么奢侈,同时拥有让人炫目的温暖,亲情,一种苍白悲伤之后还可以无限制依靠的港湾,但是自己曲江他们当作是虚无微小而无休无止的忙碌,交易,算计的对象,情感被我抛弃在一成不变的卑微境地。
我的大脑和心灵在情冢之间挣扎不休,看着两道渐渐苍老的身影,想到当初自己的所作所为,痛的竟落下泪来。
是的情冢把我置于这样一个境地,而当时那个所谓的“我”也只是它的同谋,我在不动声色中落入圈套,然后我看到,我的后悔和自责都尴尬的赤裸着,就像一只不断撞击着玻璃窗的飞蛾,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飞不出去,没有人能够替代我承受如今这种蜕变的滋味,那个“我”也不可以。
我不禁想起当时,年龄还不大的我是如何在某些苍白的影响下与父母争论着为“成长”下定义,又是如何在他们的庇护之下追到其实还没有远去的青春,“成长”就像一面旗帜,庄严地覆盖着“青春”遗体,当如今的我再回过头来去浏览这些精致的墓志铭的时候,我突然恶俗的问自己,我知道什么是“成长”吗?
如今跌入这情冢,它让我只做一个见证者,让我从身边萦绕的亲情的幻境中抽身而退,甚至不让我在已被我抛弃的风尘的巨幅画卷上留下身形或者剪影。
这便是情冢的全部意义吗?世界空虚的法则只在我穿过每一道门楹的时候才得以显现,这样所有的快乐和悲伤才能在淡漠中消亡。
将《迷之彼岸》写就到现在,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竟然还能继续下去,明明深切的体会到了情冢要求我凝视着我撰写的文字,它抽象的几何变化变得如此的厚重,如此纯粹的故事,以至于它谈论的开头与任何人都无关。
但是,那分明就是我的故事啊。
原来,我是变得淡漠了吗?有点决绝,有点冷漠的准备好了应对这情冢里面的一切,以所谓感情的名义,殊不知这“感情”是一样很可疑的东西,在我身上,要么廉价,要么很容易因为无人问津而变得廉价。
我退出来了,义无反顾的,身体在每一寸新鲜的悔恨和想念中渐渐后退,退成了情冢一尘不变的风景。
关于亲情,或许是潜意识,我还是拒绝自己对过去亲情带来的温暖的遗弃的,否则我也不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一双眼睛遥望家乡那轮圆圆的月亮和漫天的星斗,其实说来也巧,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居然正好赶上了端午节,或许是冥冥之中,尽管我忘掉了从前,闭嘴不说,但是醒着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一种痛,隐隐向四处扩散。
人生大抵就是如此吧,就像在睡梦中,梦境不踏实,不自由,小时候的自己,长大后的自己,不停地变化。
然而在心中,在我内心深处,坚持着一个愿望,那就是找寻我踏入梦境以来一直找寻的启示,我不要求能够有什么长久的慰藉,就算是一声叹息的安慰,也足够了,或许我开始明白了,情冢是我将生命漫长的故事弃置在寂静之中,而今,我踏出第一道门楹,又站在空地上,偌大的情冢空间只有我自己,大团的彼岸花在门楹前面绽开,每一道门楹都透出旖旎的光彩,是的,跟我刚刚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
情冢世界运转如常,没有什么因为一个在梦境中迷失的我有什么改变,除了我自己,尽管刚刚见证或者说目睹了当初我之于亲情的一切,但是我还是依旧告诉自己,梦境还在继续,这是人们通常面对没有变化的事物所说的话,当一切一成不变,对自我的不满足感,期待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最终消隐,我宁愿不再承认,甚至于不再向自己承认,如今的成长
喜欢迷之彼岸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