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总是需要妥协,得到就要付出代价。她替他遮掩了,他自然也要在政事上,站在她的这一边。
今日早朝,忠于太后的两个新被提拔起来的官员,突然一起递上一道万言谏书,谏书中提出了四项改革新政,直觉触动了高官和贵族们的利益,顿时在朝中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虽然那两个谏言的大臣人微言轻,可是谁都知道他们代表的是太后的意思,以太后在潜移默化中一天天增长的,越来越强悍的影响力,没有人敢对此掉以轻心。
第一项的改革新政是:改革吏制,设立科举制度,开科取士。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居然是元世勋。
“太后殿下,我哈努儿以武立国,这一点和金盛相去甚远,恐怕这些舞文弄墨的活计,除了萧相家外,没有多少哈努儿人能弄得懂的。用耍笔杆子来任用官员,只怕行不通的。”
元世勋是个忠厚老实之人,没有多少拐拐弯弯的心思。他是武将出生,自觉说的都是实情,满心以为太后不大了解哈努儿的国情,他耐心劝解,言语恳切,却忘了谏言的是两位大臣,上面的三位还都没有说话表态,他没有照常例遵称汗王和摄政王,分明表明了自己反对的对象正是太后一个人。
虽然预料中今天会有一场舌战,却没想到元世勋居然冲在第一个,真容不觉隐隐有气,谁知这时却有人火上浇油,在下面大声地“自言自语”:
“就是啊,单凭耍笔杆子就能得富贵,谁能服气?”
“元大将军,我们在这里谈文科取士,任用文官之事,与你武将何干?”元氏勋顿时被弄了大红脸,讪讪退下。
“难道众位都认为萧相也是个耍笔杆子得福贵的人吗?”
眼见得太后真的动怒了,没有谁再敢说半个不,可是许多人的心中却在偷偷地自语:哈努儿能有几个萧相?
哈努儿一向崇武轻文,几乎每个人,尤其是男子们个个擅长骑射。不要说平民,哈努儿的贵族中文盲也很多,却个个能征善战。
“我自然知道哈努儿以武立国,我们的军队纵横无敌,在四国中数一数二儿,算得上最善战的,可是我们国家却并非最强盛的,百姓也非最富庶的,为什么?”
耶律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不由得也陷入深思。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各有所长。文人能治国,武人可卫国,必须各司其职,才能保国安民,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她放缓了些语气,语带安慰地道:
“将军们只需专心率军打仗,稳定我四疆安宁,国家的琐事交给文臣们好了。大不了,文举之外,再开武举。选懂兵法的为帅,选会武艺,善骑射的为将,也不改我立国之本。”
“恐怕选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好匹夫之勇的人为将帅,不妥吧。”
一直在一边静静旁观的洪谨突然开了口。他只针对真容太后提出的武举,而不对开科取士整件事情发表意见,让人闹不懂他的真意。
“那好,武举的事情就由摄政王亲自主持,和元大将军一起斟酌如何选拔人才吧。那文举的事情吗…”
她急于把此事拍板定下来,洪谨和耶律齐不出声反对她就当做默认,当下便也不由分说地,开始在群臣中寻找助力。
这时候需要有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可是却没有。
洪谨分明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而耶律齐的眸光一闪,视线落在一个人身上,微微点了点头。那人会意,立刻站出来朗声道:
“臣愿意尽绵薄之力!愿为监考官!”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因为帮汗王建立羽林军而名声大噪的中郎将萧平。从他最近的受宠程度,他自然就代表着大汗王耶律齐的态度。
这表明大汗王是支持太后的,而摄政王也并没有明显的反对,谁还敢站出来反对?
“不错!萧平,就封你为大学士,协助主持今年第一次的开科。”
“多谢太后,微臣遵旨!”
“…萧相,只怕这主考官就非你不可了!”
“老臣遵旨!”
“今秋先进行第一科文举武举取士,具体事宜一边办一边斟酌着,众位臣工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
第一项改革,勉强算是通过!耶律齐的帮助她收到了,果然不妄她为他操了那么多心。
让真容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会遭遇重重阻力的第一项居然比较顺利,而她以为足以造福万民荫蔽后世,而不会对任何人不利的的第二项改革政策,却遭遇到空前的阻力。
可见,让一个人改变生活习惯,是多么难得一件事情啊!
第二项: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大力开展和普及农耕,以补牧业之不足。
这个议题一提出来,立刻遭到了群臣毫不留情的围攻,而提议的那两位大臣则一一沉着应答。
“我们哈努儿人,世代都是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今天如何能够放弃祖先们生活方式,靠农耕细作而生?”
“就是,我们哈努儿人的粗手大脚,没那个耐心,从春到秋侍弄那些禾苗田地的!”
“难道大家不想吃香喷喷的米饭,馒头吗?”
南朝的金盛和百像国的祖先,不也是有许多从打猎放牧改为种田。虽然种田势必要苦一些,可是却安定,安全,等到秋后,丰富的收成,足以弥补所有付出的艰辛劳作。
“就算有人耐
喜欢错嫁:太后18岁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