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自锦州城东、南、北三路,清骑充斥,势殊猖獗,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明朝将官担心锦州被围,一旦缺粮,就无法坚守下去。
眼下运粮比增兵更为急需,可是负责运粮各官惊心胆颤,不敢前往锦、松、杏等前锋三城运送米粮,仅运送到宁远以西各城,致使宁远西各城储粮猛增到一万石,前锋锦州、松山、杏山三城各粮仓只存米二千石。
从朝廷到前线将士都为此万分焦急,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松、杏三城运米。时机正好赶上春节,他们便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将粮给运过去,此项任务交由吴三桂完成。
正月初二、初三两天,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吴三桂亲自督运米车出发,此计果然躲过清兵的监视,在次日的中午,顺利的到达锦州。当即卸车,至当天晚上二更时分全部卸完,空车又安全地返回宁远,此次运米,往返并未遇到清兵,所以没有疏失。
到了初九,清兵才有觉察,出动两万多骑分为四股追击,企图夺粮,遭到沿途守护的明军炮击,一无所获,仍然从原路北遁回营。吴三桂冒险督运粮食,显见他的胆略远在众将官之上。在人们视锦松等为险途而畏缩不前时,他却敢于承担责任,实心任事,一举成功,因而受到朝廷和周围将领的赞扬。由于锦州得到了给养的补充,更坚定了全城将士守城的信心,并长期坚持下去,虽然被清兵围困,也毫无所惧,这与给养充足有直接关系。
自从吴三桂被提升总兵官以后,效力朝廷更加倍于之前,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剿杀虏级独多。朝廷给予他的这几句评语,而且把他的功绩置于所有将官之上,也可看出他的地位明显提高。朝廷表彰他勇敢杀敌,屡建战功,但最根本的是赞扬他对朝廷表现出无限的忠心,夸为忠可炙日。
吴三桂得到明廷的信任和器重,吴三桂当然明白,只有忠实于朝廷才能得到他追求的功名富贵,因此他凭一股青年人的锐气为朝廷效力,在他看来实属天经地义。他在升任总兵官前前后后的表现,都说明他在为保卫大明江山而战斗。就个人而言,如同历代那些有作为的青年人所怀有的志向一样,他要建功立业,获得他所追求的一切荣誉。这就是正在蓬勃向上,在前程似锦的道路上疾驰的吴三桂的基本思想。
崇祯十四年初,明清在辽西的交战频繁不歇,日趋激烈,终于导致明清兴亡史上又一次的大战,松山决战的爆发。
这一次的大战,首先由清太宗皇太极发起。自从天启初年袁崇焕构筑宁、锦防线,迫使清兵不得长驱直进,在大、小凌河之间徘徊不前长达十多年,严重阻碍了清朝同明朝的争战。皇太极曾经屡次企图打破明军的防御,但没有成功。他获得的唯一战果是围攻下大凌河城,便再没有取得尺寸的进展。
锦州与宁远这两座如坚不可摧的堡垒横亘在清军通向山海关的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这使皇太极喟然叹息,而莫可奈何,但是皇太极在其他战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东征朝鲜,使它臣服;西讨强大的蒙古察哈尔部落,使它俯首听命,皇太极以十多年的奋战使清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强大。
明朝正遭遇三百年来前所未有的饥荒,父子相食,民不聊生,铤而走险,纷纷揭竿而起,汇入到农民战争的洪流之中。明朝被李自成、张献忠等的农民军打得焦头烂额,难以喘息;在关外,清兵咄咄逼人的进攻使它陷入深深的困境,只有勉强挣扎,却无还击之力。庞然大物的明朝内外交困,一天天的垮下去,迅速走向没落,而整个形势对清政权空前的有利。
皇太极正确地估量了明清双方的力量,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决心打破明清在辽西的长期僵持状态,对明的新的强大进攻就从首当其冲的锦州开始。他采取第一个步骤,就是在义州筑城、屯田、积粮饷,作为向锦州进兵的基地,然后向锦州进逼。清兵严密包围了锦州,填壕毁堑,声援断绝。
清兵进居义州,筑城屯田的时候,锦州告急,已经引起明朝统治集团严重警惕,及至逐步逼锦、围锦,他们不禁感到惊慌。这时他们才看清对方的战略意图,不仅要夺得锦州,还要谋取战略要地松山。有人指出,松山城与锦州相隔十八里,清贼离锦州五六里下营,即近在松城左右,如今锦城濠栅已成,清众精骑尽绕松城,势虽在围困锦州,实在目的却指向松州。兵部认为,清兵此举,是在困大凌河,便紧急指令蓟辽总督洪承畴设计解围。
洪承畴奉命出山海关,驻守宁远,指挥各路兵马援救锦州,吴三桂是援救锦州的大将之一。洪承畴首先召集吴三桂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蓟镇总兵白广恩,商议破围锦州之敌。然后洪承畴亲自到锦州周边军事要地松山,相度地势,察看清军的态势,他感到明朝的兵力尚嫌不足,请求增加兵力,应该达到十五万兵。
经过阁臣会议,崇祯批准,同意增兵,于是增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四员战将,各率领部队救援锦州。加上前四镇总兵,共为八镇总兵,合兵力十万、马四万、骡一万,但还不足十五万之数,朝廷又做了番努力,最大限度续增加到十三万为止。令各镇总
喜欢不死贱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