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鋕对李易道:“世侄你糊涂啊。杜甫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说‘归来倚杖自叹息’,你说他多大年纪?他不过是四十来岁!你知道大明百姓,过了三十五岁,就可以自称老朽了吗?活到四十岁,就算死了,也是寿终正寝。听你的意思,得那个什么尘肺病的人也能活到五六十岁?”
李易点头。
李鋕叹道:“杞人忧天啊。你看看北方各族,蒙古也好,女真也好,能活过三十五岁的,都老迈不堪了。你居然想他们活到五十岁以后的事?这想的也太长远了!还是没事多琢磨琢磨,让他们怎样能活到三十五岁不饿死再说吧。”
李易终于放下了一个心结。他明白这是一个灾民遍地走,人命贱于狗的时代。自己真是想多了。给更多人活路,才是他应该想的事。不要说是乱世,后世天下太平,也没见少了挖矿的人。
现在的大明,哪一天没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大明万历年间,人口超过两亿。而清初人口仅仅四五千万。那一亿多的人口哪里去了?一部分是死于**被杀掉,更多的还是死于天灾冻饿而死。
到清朝末年,仅仅是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的,数字就不是百万能挡得住的。落后就要挨打,自己一心纠结职业病这些细枝末节,真让李鋕这样世事洞明的人笑掉大牙。
抚顺后世被称作“煤都”,可见煤炭储量之高。最关键的是抚顺是超级露天煤矿,这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独厚,有了这个煤矿,完全可以支持整个东北的钢铁冶金行业高速发展。
《史记》里面范蠡劝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就说了一句名言“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李易觉得自己再不拿下抚顺,真的太对不起号称“煤都”的抚顺了。
尤其是李胜信顺便抓了两万五千名矿工,更是让李易很满意。
五月二十二日,李易正同陶远山、陈曦等十数人研究第一段轨道鞍山到辽阳段的铺设,忽然海军崔秀送来急报,李易展开信,立刻变了脸色呆住,信也滑落到桌上。
陈曦以前曾是李易半个秘书,经常接触军机,这时也没有避讳,伸手拾起来信,信上只潦草数语:
“庆尚道失陷,李胜石战殁。
今我军拟依托大连军港,阻敌于渤海海峡,以黄海为战场,与朝鲜、日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五国联军周旋。
军情紧迫,不及细言。
五月二十日崔秀”
陈曦见李易一语成谶,李胜石果然战殁,不由得泪水扑簌簌落了下来。再想及崔秀军中还有李家许多兄弟,也不知情势如何,更是忧心如焚。
陶远山等人见如此情况,都有些坐立不安。
过了好一会儿,李易终于缓过神来。
任凭李胜石的死李易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事情发生了,还是一样让他痛彻心扉。
途经上海的葡萄牙战舰,果然也到了庆尚道,和日本、朝鲜几国一起,给了住朝的李胜石致命一击。
崔秀虽然损失了李胜石一个师,可是单论战舰数量,还是比五国联军多。但是海上作战,靠的不是数量,质量还是第一位的。崔秀能否取胜,实在难说。
李易目光深沉看着大家,道:“也不瞒大家,我军朝鲜战场失利,崔秀大军正与朝、日、葡、荷、西班牙等国海上鏖兵,势必要抽调海军所有战舰参战,移民只能依靠民船和大明支援的船只,速度肯定要慢下来了。”
看了看大家有些惶急的脸色,李易安慰道:“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敌人强也就是强在海军,还没有能力侵扰我辽东本土。便是在上海,大家也知道,他们也没得了好去。建设方面计议好的事,一切依旧。陶院长,暂时你就不要回南京了,就由你来主持辽东整体建设。”
陶远山领命,知道李易要处理军务,带领几人告辞离开。
李易对陈曦道:“拟文,命令李胜信部即刻东征,肃清辽东后金余孽,过鸭绿江,经义州、平壤一线,从陆路直逼朝鲜国都汉城。”
李易沉吟了一下,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继续道:“命令天津的新编第六军三个师,移师辽东,分别屯兵营口、辽阳、沈阳。”
李胜俭的新编第六军,已经成军两个月了。训练一支冷兵器部队,需要几次血与火的大战,才能获得合格的战士。火枪兵不同,两个月的时间,足可以学会射击和简单队列,形成一定战斗力。
李易调这些新兵进入辽东,倒不是马上要他们打仗,而是要填补李胜信部队东征留下的空白,弹压地方。
陈曦擦干泪水,开始书写命令。
无论在向阳大院,还是在京师李府,在上海新家,陈曦为李易书写各类命令的活都没少干。万没想到在成为太平洋钢铁公司总裁后,还有机会做这个工作,这让她有些激动。
陈曦知道,自己写的,不过是几个字,可背后调动的是千军万马。一个贪恋权利的女人,当然喜欢这种快感。
李易也没闲着,他亲自拿起纸笔,写了一封信,交给陈曦道:“用八百里加急,把这封信由山海关送进京师,这是给万历帝的,耽误不得。我要去大连港,就近指挥战事,胜利最终是我们的!”
@b
喜欢大明开荒团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