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正月,关东发生了一件比较关键的大事,韩馥与袁绍暗中谋划打算拥立刘虞为帝,这件事情是直接导致关东诸侯分化的一个导火索。袁绍身为盟主,原本是应该带领诸将诛讨贼臣的,然而他却带头干起了另起炉灶的打算。你这边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那边有野心的人就会跟着学,如此诸侯之间便会充分直接地暴露出自己的私心。可以说,袁绍与韩馥的所作所为,不禁直接分化了诸侯间的联盟,还导致天下大势进一步混乱了。亏得刘虞宁逃不屈,要不然公孙瓒第一个要声讨的恐怕不是韩馥,而是他了。
二月,董卓晋升为太师。孙坚移军梁县以东屯驻,董卓派遣徐荣率军出击,大败孙坚军。随后,孙坚又收拢部众,屯驻在阳人。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孙坚在进军到南阳时,手底下已经聚集了数万人,经过将近一年的调练,实力也可谓不容小觑。然而徐荣能够将之击败,这倒说明徐荣还有些统军的本事。然而,不知董卓又在想些什么,不让徐荣继续追击孙坚,反而改派胡轸、吕布二人率领五千步骑去进攻孙坚。
我看了下地图,才发现原来阳人就在梁县的西北,大概只有几十里路的样子。徐荣的部队就驻扎在梁县,而董卓又派出另一支部队,其意图想来应该还是要南北夹击,将孙坚给一举消灭的吧。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是,孙坚的败军竟然轻易地赢了董卓的胜军,这不免让人感到甚为疑惑,个中缘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按照史书上的说法,由于胡轸与吕布不和,军中无故自乱,被孙坚袭击打败。这样的说法好像太敷衍了,难以让人想象,甚至连徐荣那支部队的动向都没有提及,不免让人依旧感到有些质疑。
其实,我们可以稍加推断一下。首先,吕布为什么会与胡轸不和?想来也许是因为那帮西凉兵强盗般的行径,引起了吕布等并州兵的反感。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并州常年遭受异族的侵略,那些并州出身的士兵,必然会对侵略自己家乡的异族甚为憎恨。而从蔡文姬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董卓手下的西凉兵基本上都是出自羌胡等异族,他们来到中原不久便干起了烧杀抢掠的行径,这难免会引起一众并州兵的反感。如此,吕布会与胡轸不和,就不难想象其缘由了。
然而,二人的军中无故自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稍加揣测了下,搞不好是两帮人马因为某样冲突,而大打出手了起来,这事恰好被孙坚得知了,便立即率兵前来突袭,将两人的队伍给打败,还斩杀了胡轸帐下的都督华雄。我个人以为只有这个解释才较为合理,不然很难想象孙坚是怎么得胜的。
此时此刻,想必又该有人疑惑了,徐荣的部队这时候在哪呢?这一点史书上没有写,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不要忘了,孙坚并非是在孤军奋战,占据南阳的袁术此时就在孙坚的后方。也许此时的徐荣正被袁术的部队给一时牵制住了,所以未能来得及从孙坚的背后袭击。也许还因为这个原因,董卓才会另派胡轸与吕布二人前去支援徐荣。
另外,还要再提一点。依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此次董卓派遣吕布随同胡轸一同出战,任命吕布为骑都。我考证了下,汉时貌似没有「骑都」这个官职,而骑都尉却是有的。比如早先曹操去打黄巾的时候,担任的就是骑都尉一职。想来这可能是司马光写史的时候漏掉了,但不知他是否故意的。倘若直到这时吕布才被任命为骑都尉,那么先前所推测吕布从丁原主簿转换成董卓主簿的观点,就可以成立了。另外,华雄的职务应该也不是都督,而是都尉。虽然华雄的都督一职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但这个职务貌似也是到了汉末之后的三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因而也不排除有误载的可能。
史书里的记载,其实有很多细节方面都是值得质疑推敲的,尤其是不同史书对于同一段史事记述的内容不一样,更为值得质疑推敲。
二人败了以后,董卓就派人去拉拢孙坚,结果却被孙坚给严辞拒绝了。董卓这个怂包,倘若先前胜了,你去拉拢倒也显得你有些气度,败了你还去拉拢他做什么,此番作为岂非表示你畏惧了吗?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孙坚又如何肯与你苟合呢?何况董卓其人处事向来不守礼法,孙坚又如何能轻易信他。而对于孙坚这个同样有野心的人来说,此时的荆州从襄阳往南都被刘表拿下了,使得他失去了原本拥有的长沙这块地盘,因而打拼出一片地盘来,才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被孙坚拒绝之后,董卓的威信便受到了折损。于是乎,孙坚部众的士气便因此而受到了鼓舞,在如此情势下,董卓亲自出击,结果就被孙坚给打败了。正所谓兵势无常,主帅的决定,在特殊的情况下,将会产生一种不可估量的后果。
董卓败退后,孙坚又继续进军到洛阳城下,而此时在城中驻扎的是吕布的部队。连董卓的部队都被孙坚打败了,就凭吕布那点人马又如何能抵挡得住?因而败退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可是,我不禁又要提出一个疑问。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当初,董卓入函谷关时,留河南尹朱俊镇守洛阳,朱俊则暗中与关东诸将通谋。由于害怕董卓派兵来攻打自己,于是便率众逃往荆州。后来董卓又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朱俊便又率领部众回来攻打杨懿,杨懿不敌,战败逃走。随后朱俊见洛阳过于
喜欢无双夜二之统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