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林如海在官场上太过于忠于职守,一心只为当今皇帝尽忠敛财,反而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以至于得罪了太多的同僚,与本地乡绅也是关系冷淡。
加上林如海不是扬州本地人士,遗产安排又不如家族当权者的意,所以葬礼之上宾客并不是太多,林氏族人也多是冷眼旁观,然而贾琏贾菖等人在林如何的帮助下,还算是能够应付的下来。
葬礼过后,贾琏同林黛玉一起扶灵送回了姑苏老家安葬,然后就暂时在姑苏林府的老宅中安顿了下来。
这样一来,此时距离回京归途已是不远了。
只不过林黛玉丧父之痛未过,自身也有些略感风寒,如此一来,自然是要推迟回京日程了。
于是贾琏便写了书信,让旺儿先带回去给王熙凤,信中详细交代了事情的前后事宜,然后说要延期才能回府,让王熙凤再禀告贾母等人得知。
贾琏经过了几个人的敲打和警告,自然是不敢再在林黛玉面前放肆的,一路上倒也还算客气,并不敢再提家产的事情。
林家的姑苏老宅占地不算太大,但却是一处充满江南林园的风情的宅院,宅院中的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其园中假山小湖颇多,以太湖产之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园中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如此好的庭院家宅,原本林如海是要连同姑苏的田地一同送给林氏家族的,但是如今临死前决定好要把这笔遗产托付给贾蓉处理之后,林如海自然不会再把祖宅外送了。
如此一来,姑苏的林氏族人对贾琏林黛玉等人的到来,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再加上贾琏还曾经那样打过林如玉和林擎的脸面,所以平日里大家也没有什么来往。
但是贾琏身为荣国府嫡子传人,却也无人敢招惹是非。
只不过宗族亲人的冷漠,让林黛玉更加体会到人情的冷暖,贾琏对这些人却是不屑一顾的。
林府老宅虽然已经没有主人居住,但是自有不少丫鬟下人日夜坚守。
另外,三五日间还不时传了轿子,自顾自地出去游玩,姑苏各地名胜古迹都让贾琏走了个遍,沧浪亭,瑞光塔,西园寺,环秀山庄,玄庙观三清殿,等附近有名的去处都一一踏足了一遍……可想而知,黛玉会如何看待贾琏这轻佻的作风,同时心里不禁更加思念起贾蓉的靠谱来,要是贾蓉来了,恐怕不消三天就能让所有人闭嘴。
然后贾琏还抽出时间,会见了林府原来的下人,以及租种田地的庄客,暗自跟这些人打探了一些关于林府的情况。
林府因为主子少,其实也用不上多少下人,换作贾蓉估计早就裁掉了,这样一来,能留在林府的自然无人敢抱怨生事,也渐渐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但贾琏不是贾蓉,他更看重这些人知道的情况。
这要是空着手回去了,只怕贾赦会把他往死了打。
这一日,温润的江南姑苏竟然飘起了小雪,天气愈发冷了,林黛玉在阁楼里捧着手炉,看着屋外的雪景,吟道:“晨起开门雪满天,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只留梅香不等闲。”
然后转过身来,对着贾琏说道:“琏哥哥,你看我作的这晨雪如何?”
贾琏微微一笑,他虽然不懂这些,但是他会夸啊。
此刻很客气地赞了一句:“妹妹你本来就聪慧有灵气,这晨雪说的好极了,为兄是甘拜下风啊。”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气候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林黛玉暗自垂眸,不由得担心起来。
按道理来说,四月份下雪已经是非常反常的了,可若是结合历史上的小冰河周期性来看,这还真是很正常的气候,从1350年开始到近代的1850年,都属于这个周期之内,这五百年间气候变化无比反常,但是根据历史上四大冰期的周期律来看,这只是气候变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很多人觉得明末亡于小冰期,可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严重的反而还是康雍乾时代,预购人口众多但是社会矛盾逐年激增的年代,大清却能凭借稻米(红薯玉米在清朝属于灾年补种作物,只有爆发饥荒的时候才会紧急种植,算是“救济粮”。所谓“红薯盛世”的说法基本上站不住脚,明清两代都没有大规模推广种植的记录,甚至在民国时期,这两种作物全国种植范围都没有超过两成,真正大种植和培育改良是在土改以后)养活这许多人口,并且还有能力组织赈灾,已经算是做得非常厚道了,可笑后世的键盘侠们几句评论就显耀出了自己的鼠目寸光而不自知。
这一场雪过后,天气就渐渐回暖了。
贾琏在多方打听以后,暂时处理好了交接林府产业的事务,又继续请了老管家林如何代为监督掌管,然后就命下人丫鬟们开始收拾行装,只等选了吉日,就动身回京都荣国府。
此时,神京城,“四海一品”楼中,贾蓉很谨慎地看着对面这个年轻人正对着最新菜品——油烫鸭子大快朵颐的同时,还不忘
喜欢蓉大爷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