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晚的袭营未遂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除了让姚古记住了自己麾下有个叫王德的勇猛士兵外,并没有影响到攻守双方的既定战略。
次日一早,宋军各部吃过早饭后便陆续出营,准备一日的攻城。
率先发起攻势的是刘光世部。
依托头一天的布置,一万六千鄜延路兵马(另有四千人留守营寨)快速渡过汾水,并在清源县城南展开数个大阵,做出攻城之势,实际却是掩护姚古部兵马渡河。
而为了掩护刘光世部的行动,折可求部收到信号后,也立即对城南新附军营寨展开了攻击。
见宋军如此大的架势,清源县城中的同军果然不敢出城。
不多时,姚古部前锋顺利渡至西岸,后续人马不断上岸,已经站稳了脚跟。
刘光世部稍稍退后,转换队形,分出大部分人马继续防守城中之敌,以少部分兵力配合折可求部攻击新附军营地。
至此时,清源县之战方才正式打响。
和昨日折可求部的攻城战术类似,鄜延路兵马的攻城节奏也是紧张有序,最初的攻击力度并不大,攻守双方的伤亡也极小。
但随着营寨外围的鹿角、拒马等防御设施被逐步清除,宋军步步推进,战斗的烈度也逐步升级。
期间,清源县城中同军在刘光世部的威胁下,始终没有做出增援的尝试。
一直稳在城头观望远处大战的同军第三军军正李逵放下了望远镜。
“沙振!”
“末将在!”
“命你部出南城门,驱逐刘光世部宋军后,执行二号计划。”
“是!”
“郝思文!”
“末将在!”
“你部出北城门,与姚古部宋军对峙,缠住他们。”
“得令!”
得到赵宋朝廷出兵增援河东路的消息后,徐泽就命兵部调郝思文和秦明两个师增援李逵,进军路线是经蔚州、代州和忻州进入太原府。
这两个师一旬前才赶到,又因同军分驻各县,到五天前方集中于清源县,是以折可求等人并没有探知大同朝廷增兵河东路的消息。
刘光世部虽有部分人马协助折可求破寨,但其人的注意力却始终盯着清源县城。
其人见城门大开,守军准备出城反击,就立即派出五百马军冲击刚刚出城立足未稳的同军。
只是,没等马军靠近,同军部署在城墙上的十余门大炮便相继轰鸣。
因距离隔得还远,且宋军战马受过专门的惊吓训练,出击的马军伤亡并不大,仅仅折损了十三骑。
但队形却被打散,失去了冲击力,且靠城墙越近受到的打击越重,其部只能撤回。
经过这一番耽搁,同军早就有近千人出城列阵了,再派人冲击已失去先机。
刘光世只能收回攻城的部队,并调整本军队形,全力应对出城同军的挑战。
被前后夹击的新附军营寨压力大减,终于可以安心对付西南面折可求部的进攻了。
受地形的影响,三座新附军营寨建得并不规则,大小也不一样。
贺权所在的营寨在西南角,规模最大,受到的攻击也最为猛烈。
其人很清楚自己被李逵当作了诱饵,可他却不敢抱怨,更不敢向宋军投降。
西南大营中的兵马成分太复杂,贺权缺少心腹,没有把握从“保护”自己的亲兵手中逃脱。
而且,就算找到机会投了降,深恨其人的宋军将帅也必然不能饶他性命。
既如此,还不如咬牙打赢这一仗。
营中的新附军士卒也是差不多的心理,没人敢再叛。
宋军的攻势虽然猛烈,但与同军相比则不值一提。
出身宋军的士卒很清楚,就算他们临阵投降了也不会得到信任,反会被宋军逼着他们这些叛徒返身攻打同军。
面对宋军的进攻尚且有搏命的机会,面对同军的炮火,想搏命都近不了身,傻子才会向他们投降。
而折可求一方的河东兵马也很清楚要想驱逐甚至消灭侵略者,还河东路以安定,就得先打下眼前这三座简陋的营寨。
这一战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战,不得不尽全力而战。
双方有来有往,打了整整一上午,在折可求部成功清理掉营寨前的部分拒马,开始投入冲车、云梯等器械后,战斗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沙振部出城反击时,折可求部河东兵马的攻势也达到了最高潮,贺权部大营甚至有少量宋军攀上寨墙。
最危急时,贺权亲临一线,砍杀了两名悍勇的宋军。
见主将如此奋不顾身,原本有些胆怯的新附军士卒也受到了鼓舞,尽皆拿出了拼命的精神。
就在河东兵马与新附军殊死搏杀之时,同军出城反击的隆隆炮声传来,随后威胁新附军后路的鄜延路兵马也退了回去,营中新附军士气由此大涨。
此消彼伏之下,攻寨的河东路兵马压力骤增,好不容易登上寨墙的兵士又被赶了下来。
见事不可为,折可求只能鸣金收兵,以待再战。
攻城拔寨要么一波下,要么旷日持久,半天时间数波攻击就拿下营寨的战例反而少见。
这本是攻城战的常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
只要掌握战场控制权,胜利肯定属于攻击方。
而眼前的营寨外围防御设施已被拆除了大半,敌军要是没有其他反制手段的话,最迟到明天下午,河东路兵马就能踏平三寨,并与鄜延路兵马会合了
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