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三家立国之后的第二年。
春暖花开之后的第二个月,吕阳率领得胜之师返回“长安”,期间举行了献俘的仪式。
春秋时期当然存在献俘仪式,不过一般是诸侯向周天子炫耀武功,列国除非是得到连自己都意外的大胜,要不然根本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阳可为我家太子。”吕武在朝会上进行了宣告。
朝会?没错啊。
周王室那边很早就存在朝会这项活动,一般就是诸侯定期聚一聚,后来变成了一帮公卿进行无意义的粉饰。
所以“朝会”并不是吕武首创。
汉国的朝会是每十天进行一次大朝会,人在“长安”又够级别的官员入宫城到“建章宫”参加朝会;每五天举行一次小朝会,地点却是换成“未央宫”这边。
当然了,官员平时有急事也能临时谒见,并不是非要到朝会才能说事。
刚才好像提到了“建章宫”和“未央宫”这两座宫殿?其实不止。
吕武抄做作业抄上瘾了,建筑物占地个规格不一定对,宫阙的名称则是进行了照抄。
不过吧,他所处的时代在“前”,除非有另外的穿越者,要不然谁知道是抄的名字?
在“长安”的宫城中,目前仅是有“未央宫”、“桂宫”、“建章宫”、“明光宫”,以后肯定会进行扩建。
每一个宫殿都有自己的用途,“未央宫”就是吕武平时居住和活动的所在,“桂宫”则是那些夫人以及年龄过小子嗣的居所,“建章宫”是用来举行朝会和理政的区域,“明光宫”则是举行各种祭祀的地方。
现在“长安”是落成了,位处渭水南岸那边的“别宫”则是还在建设当中。
因为根本不着急的关系,渭水南岸的“别宫”工程进度根本不用赶,原本修建“长安”的劳力被调到“桑田”那边修建“函谷关”去了。
汉国将修建函谷关的工期安排为八年,也就是不出现意外可以慢慢修,先将主体建筑修起来,其它再来慢慢补全。
考虑到楚国还是挺行的,八年之内汉国跟范国和晋国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差?
当前再小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家庙来供奉祖先,汉氏子姓当然也有自己的长辈,只是以前着实太过于落魄,老祖母没有故去之前只能说出有限的名字。
在“宫城”里面肯定也有属于汉氏子姓的宗庙,排位则是只有可怜巴巴的三个,也就是吕武的父亲、爷爷、曾祖父三代人,女性则是没有资格进入宗庙受到供奉。
吕武立国之后,周天子按照惯例给汉氏子姓的一些先辈进行了追封,级别不是“公爵”,是“侯爵”而已。
等吕武哪一天薨逝,本着死后再追封的规则,他是侯爵身份薨逝,死后会追赠一个公爵。
另外,周王室衰弱之后,诸侯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遵守一些相关规定,子爵薨逝也会立刻变成公爵,连自号为王的例子都出现了。
也许啊,只是也许,吕武等函谷关建立起来,会操作着让一些诸侯玩“相王”的游戏。
什么是“相王”呢?就是诸侯约定互相称王呗。
在原历史上的“五国相王”事件就是扯下周天子的遮羞布,向“天下”昭告一个时代到了终结的时刻。
吕武领着吕阳来到宗庙祭拜汉氏子姓的祖先。
说起来既无奈又无语,吕武连父辈都陌生,别提祖父辈了。
以前还是老吕家的时候,父辈最大的成就就是获得“士”的身份,对普通人来说很了不起,对“大夫”级别的贵族没有连屁都不是那么夸张,问题是“士”的级别论起来也就那个样。
“你既已是太子,当组建势力。”吕武看着那些陌生名字的牌位,声音不大地说了那么一句。
汉家自有制度嘛,哪能像其他诸侯国的太子当个闲人?
那个“势力”可以理解为班底,汉国则是在制度上进行认可。
吕阳现在连儿子都有了,也就是去年跟完成了跟智氏女的婚姻,今年吕武第一个孙子辈出生。
也不知道吕武是怎么想的,给自己的第一位孙子取名叫“政”,没有宇内一统会史称汉政,建立“帝国”则会被记载为子政。
怎么是那么回事?原因是当前时代只有天子称姓,其余人称氏。
吕阳居住的地方也是“未央宫”,只是跟吕武不是同一个“殿”而已。
所以“未央宫”是一座宫阙群,其它的“宫”也是。
“东宫属僚名单,择日交予寡人。”吕武转身迈步,走到了室外。
原历史上的秦大一统帝国没有册立太子,相关的制度可能有建立,但是不见于史册。
老刘家弄了个汉承秦制,太子的相关属僚官职就不知道是不是秦制了。
吕武给吕阳的属僚设立了家令丞(负责太子财政事务);仆(负责太子出行车马)、中盾(太子内卫)、卫率(太子卫队指挥官)、等等官职,负责太子的相关,算起来就是一个小朝廷了。
心里欢喜的吕阳多少懂得分寸,说道:“君父做主便是。”
吕武立刻用奇怪的目光打量吕武,看了一小会才说道:“身为国家,应当胸有丘壑。”
国家建立了,父子的关系不再那么纯粹,看称呼就能有个直观的区别。
很小的时候吕阳称呼吕武为“大大”,后来因为吕武地位一再提升改称“父上”,当下换成了“君父”。
吕武称呼吕阳“国家”是个什么意思?其实
喜欢春秋大领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