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克里夫再说什么,罗南就直接主动进入了正题。
“奥利认为,第一部分主歌应该采用钢琴作为主乐器,而我认为应该使用吉他,这就是我们的分歧。”
简单地用一句话点名争论焦点,然后罗南就朝着奥利望去,“奥利,我先说我的意见,然后再由你说你的意见,大家一起加入讨论,你觉得如何?”在奥利发出抗议声音之前,罗南就先发制人地整理了状况。
奥利翻了一个白眼表示抗议。
罗南不由轻笑了起来,“我就当作你同意了。”而后,重新看向马克西姆和克里夫。
“在我的脑海里,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
“从清唱开始,剥离所有的修饰与装点,然后吉他切入,再是贝斯、再是鼓点,包括架子鼓这里也可以切换不同层次,比如先是嗵鼓,再是低音大鼓,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将情绪堆积起来,与旋律歌词完美契合在一起。”
“最终在副歌切入的时候,让钢琴成为丰富整个听觉立体感和深度效果的手段,累积的情绪全部释放。”
“弦音的清澈和明亮,作为引入阶段的辅佐,能够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不会破坏歌曲的平衡结构,同时能够与歌词传递出来的情绪完美结合;而琴键音的饱满与厚实,则能够在副歌部分深入情绪,真正让情绪之中深层次的不安感沉淀下来。”
说着说着,罗南的眼睛也逐渐明亮起来,原本还不太清晰的思绪就这样逐渐明确起来——
对于罗南来说,他不曾系统地学习过编曲知识,对于很多东西都只能凭借着感觉和直觉来捕捉灵感,却很难用言语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过,今晚却是一次机会,通过表达和讨论,脑海里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自己对于乐器的运用、对于旋律质感的要求以及对于歌曲风格的定位的诸多想法。
一点一点地,逐渐清晰起来。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有些懵懂、有些模糊,但整体而言,方向是正确的。
罗南忍不住也跟着亢奋起来。
其实,在歌曲创作过程中,作曲和编曲是两回事。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往往容易产生误解,“作曲就是单纯创作一个人声旋律或者创作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但其实,在学术之中的解释应该是,完成音乐里面所有的工作,并且创作出能够演奏的音乐才算是作曲。
在古典主义时期,电脑还没有发明,作曲的概念就相当于完成所有创作工作,简单举例,作曲家应该先写音乐作品的主旋律,而后为创作出来的旋律搭配适合自己的和声,其次考虑为主旋律搭配合适的乐器,最后需要把自己创作的所有旋律运用到实际乐器或者演唱者身上,让音乐作品可以完整呈现。
而编曲,则是音乐体系渐渐完善并且真正商业化之后形成的一个全新概念,尤其是九十年代的电脑普及之后,音乐创作不再依赖于真正的乐队进入录音室完成现场演奏、以实际演练来给予作曲家灵感、并且现场做出调整,所有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完成,并且尽可能真实还原乐器原本的效果,于是,编曲环节也就渐渐独立了出来。
音乐产业渐渐工业化商业化之后,每个工作都进一步细分化专业化,可以把一首歌曲的创作分配给不同人完成,比如说一个人负责创作歌曲的旋律与和声,一个人负责创作键盘类乐器声部,一个人负责创作电声类乐器声部等等,而这些全部都是编曲的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代音乐制作的过程可以区分为:
作曲人,一般是旋律作者;作词人,还有编曲人——其中编曲人的工作内容又可以细分地包括多个岗位,录音工程师、混音工程师、母带工程师等等。
上述情况,全部都是不同人担纲职责是可能的;全部工作全部由一个人来完成也是可能的。
总而言之,当代音乐产业之中的作曲,就是单纯地创作一首歌的人声部分,又或者是一个特定部分的器乐旋律;而当代音乐产业之中的编曲,则包括后续的庞杂工作,编写歌声、调整和弦、乐器的选择与搭配、一些效果器的使用、音乐文件的导出等等。
由此可见,编曲人是一个类似于制作人的位置,首先需要丰富的乐理知识,乃至于专业的乐器知识;其次需要敏锐的触感,对于歌曲风格、市场定位等等了如指掌,音乐是否能够流行就取决于这个环节;再次也同样需要创作灵感,如何根据不同表演者来提炼出原曲的不同风格。
简单来说,同一首歌,可以经过编曲千变万化,甚至是从流行曲风,演变成为摇滚、爵士、民谣等等都没有问题;而同一首歌,经过编曲之后,交给不同演唱者诠释出不同风格,在网络时代更是普及:真正高明的翻唱,就需要重新编曲,而不是卡拉ok。
“美国之声”、“美国偶像”等等选秀节目之上,演唱者们都会对歌曲进行改编,这样的编曲过程可以认为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其中又包括了三个环节。
首先,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作,更改乐器、更改风格、更改结构等等;其次进行调整,在电脑上完成编曲。
最后,在现场演出的时候,根据舞台效果,挑选出一些乐器声部的旋律,由现场乐队进行实际的演奏,而其他部分则由录音带完成输送,这也使得现场表演可能出现单独搭配钢琴演奏的画面效果。
客观来说,
喜欢舞台之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