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三碗不过冈的营销大师
“三碗不过冈”应该是我知道的最早的logo。
店家用“不过冈”这三个字,成功给顾客制造了一种焦虑。中国人向来都是有焦虑感的,马路不能很快过去,就会产生一种焦虑,于是就有了中国式过马路。如果想过景阳冈,那就不要超过3碗酒,如果你不幸超过了3碗酒,那就在我这里住店好了,顺便让我挣点住店的钱。
来了客人不是店小二服务,而是店家,说明店家眼力狠毒,看出武松身上有钱。再看店家给武松上菜的手法。武松当时要酒喝,店家给上了一碟热菜,一双筷子,3只碗。客人要酒,可能是纯粹的要酒,也可能是要酒和菜,店家没有经过武松的同意,直接给多上了一份热菜,他是怎么样让武松没有注意到自己多上了一份热菜呢?店家有办法,自己先上一份热菜,称武松不注意直接给武松倒了满满一碗酒,就算是顾客很介意,这个时候人的注意力就会从热菜转到酒上,人家已经给你倒了一碗酒,还那么客气,就算了吧!果然武松上当了,拿起酒来就喝。放3只碗的意思,就是潜意识的告诉顾客,如果要点酒就三碗三碗的点,不要一碗一碗的点。店家完成的第一次营销。
武松问有没有什么饱肚的东西可以吃。店家说只有熟牛肉。****你刚才不是上了一盘是热菜吗?怎么现在只有熟牛肉了?真是看人下菜碟儿。那你刚才那个热菜是不是一样要算钱,这个店家太精了。
武松说切二三斤来下酒。店家给切了二斤,装了一个大盘子。人家要二三斤你就给三斤好了为什么要给二斤?熟牛肉很重的,2斤可以装一大盘,3斤也可以装一大盘。店家为什么要用2斤熟牛肉装一个大盘子?因为要了二斤,肯定不够吃,一会儿再叫的话,你总不能要半盘吧,所以加肉至少是二斤起,要有肉就两斤两斤的要,要有酒就三斤三斤的要,这个店家很会做生意,可能也是“三碗不过冈”的商业思维吧!后来武松的牛肉不够吃,再次加肉的时候,果然是加了2斤。
武松喝完第三碗酒之后,店家再也不给倒酒了。这是一种饥渴营销,我越是不卖给你,你就越想要,苹果公司在发布新产品的时候经常用这种商业手段,虽然是很土鳖的方法,但是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
武松问你为什么不倒酒给我,店家说你要肉就给加,没有说酒的事儿。武松这个时候说,我酒也要,肉也要。一次成功的捆绑销售。看到了吧,如果武松不是之前就点了一份肉的话,估计还需要再加一份哦,碰到三碗不过冈的营销大师,武松这种粗糙的好汉,只有挨宰的份儿。
武松问【你为什么不卖酒给我】,这并不是武松想问,而是店家刻意引导的结果,你想喝酒,我不卖给你,你当然要问为什么,消费者行为学。
店家没有回答武松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卖给你酒,而是说【你没有看见我的招旗吗?】“三碗不过冈”,武松就问【怎么叫三碗不过冈】,其实店家潜移默化的向武松推销了一个概念,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概念植入。
武松问起来,人家店家当然要回答,【我这里的酒虽然是村民自己酿的,比市面上卖的那种老酒更有滋味,只要来我这里喝上3碗,必醉无疑,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冈。所以叫做“三碗不过冈”】。如果前面只是概念植入的话,这里就是概念的普及和升级,其实想卖一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卖概念,而不是卖产品。没想到几百年前的酒店老板就有这种想法,真的是很难得,水浒传真是一本妖书。
店家后面接着说,【之前的客人到这里只喝3碗,也不再多问】。这更是不可能的事儿,就算是不喝酒问问也正常,店家为什么说不再多问?是为了引起顾客的好奇心,把之前的饥渴营销再次升级。而且喝酒的人话多,相应的好奇心也会增强。自然会过来问。这个店家太贼了。
武松就更好奇了,【我喝了3碗为什么没有醉?】,店家进行了第三次概念的销售和升级,【我这个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喝的时候没感觉,一会儿就醉了】。这个时候武松有点不耐烦了,【怕我不给你酒钱吗?再倒3碗酒给我】。店家又倒了3碗酒给武松,又卖给了武松3碗酒。武松如果回去再碰到自己的朋友,肯定要讲三碗不过冈的酒,武松的朋友听了也好奇,肯定也要出去喝一下。其实概念销售的厉害之处,不在于销售产品本身,而是概念被推销出去之后产生的附加效应,这个对于产品销售来说影响很大,一个好的概念推广出去,产品销售会有几何级数的增长也不稀奇。
武松说【我吃你一碗酒,给你一碗酒的钱,只管倒酒就行了】。店家又给倒了3碗,谁都知道我这里是三碗不过冈,你要酒,就3碗3碗的给你。店家的套路,就是每三碗酒是一份,一起卖,每两斤牛肉是一份,不单卖。爱吃不吃,爱喝不喝,反正我就这么卖。黄酒的酒精浓度大概是在12到14之间,正常人喝半斤正好,三斤是极限,我为了测试酒碗的容量,刻意买了仿古的黑瓷酒碗,基本上3碗酒一斤。3碗过后不是四碗五碗,而是直接跳到了三的倍数六碗和九碗,六碗酒2斤重超过了常量,九碗的话是三斤,是要喝醉的,正常人肯定喝不了,难怪叫“三碗不过冈”,科学!
武松又要店家来添酒,店家说【还有五六
喜欢妖言水浒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