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兵分四等
由于大宋已经有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而赵旉因为忙于改革的缘故,在最近几年内依然没有对外用兵的打算,这样一来部队势必缺乏战争的锻炼。虽然有一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演习,但由于现在并没有后世那样先进的模拟手段,锻炼效果与实战相比相差甚远。而且卫军同时肩负着一些生产建设的任务,在长期和平下很可能会主次不分,忘记了他们最重要的使命。为了提高官兵们训练和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赵旉决定在卫军乃至大宋所有的官军(不包括目前加起来还不足百人的贵族私兵和地方民兵)中试行全新的等级制。
赵旉将大宋的官兵分成四等,即甲乙丙丁,而各级军队也是一样,甲等为最优,丁等为及格,如果及格线都没达到,个人将被赶出正规军、其直接上级与当初招其入伍的军官都将承担连带责任,而部队则更是会被撤消番号。如果只有优异的训练成绩,却没有辉煌的战绩,那么最多只能升到丙等,只有训练与实战中的表现全都异常出色,士卒才有机会成为甲等兵、部队才有可能升格为甲等部队。
对于士卒来说,等级越高,不但意味着更高的荣誉,而且也代表着更好的待遇,不管是服役期间、还是退役以后。而对于部队来说,甲种部队装备的是大宋最好的武器装备,伙食等集体性的待遇也远比下级部队强一大截,当然最艰苦最困难也最危险的战斗自然优先会选择他们参战,不过这对真正的军人来说,本就是最大的奖赏
虽然即使有了这一制度,宋军训练的效果依然不能与战时相比,不过考虑到此时辽金两国同样处于和平状态,再加上大宋在国力与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大宋在“新版三国”中必然将越来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而这就足够了,反正赵旉不缺时间。
现在赵旉对卫军在正面战场上打败天下任何一支别的劲旅都有十足的信心,反倒是有些担心敌人派出大量轻骑渗透到大宋境内,破坏各地的经济,当初完颜雍的军事冒险至今仍令赵旉心有余悸。虽然以后大宋明显加强了海防,尤其是对内的监督工作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进步,目前敌人已经不太可能再有穿越千里直插大宋腹地的机会,但是一旦与辽金开战之后,他们的轻骑袭扰依然足以令大宋的北方诸省沦为需要朝廷不断救济的“负领土”。
现在大宋虽然空前未有地强,赵旉却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北方诸省光凭一省之力便能与辽金这样拥兵数十万的大敌抗衡,朝廷派援军的话自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成本上却要比相对贫穷的辽金二国大得多,这是从不吃亏的赵旉不愿看到的。而且如果不能找到解决敌人轻骑袭扰的有效办法,就算战争胜利,边境百姓也势必深受其苦,这不但令赵旉心中不安,而且也将影响内地汉民向边疆移民的积极性(注1)。
自先秦以来,华夏民族对付这一流氓战术只有一个办法(在没能力对敌人斩草除根的情况下是这样),那就是修筑长城,但是耗费巨大不说,还因为兵力分散,不利于抵御大兵团的进攻。相对来说,反倒是西方中世纪的城堡群防御效果要好得多(遇到大兵团一样歇菜,但是与长城一点突破、全线崩溃{顺便说一句,抗战时期布置的防线也有同样的问题,要不然军队的伤亡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而野路子出身的八路军新四军在这方面就聪明得多,可见这种僵化的防御思想对中国的危害有多么深远。}不同,城堡只要还有一个没被攻克,敌骑就不敢继续深入,而且城堡分布密集,百姓和物资来得及在敌军杀到前全部撤入城堡,使敌人几乎不可能轻易抢到什么,除非他们强攻城堡,用命来换。而即使有了攻城利器,攻克一个城堡也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骑一场场硬仗打过去,还是对骑兵最为不利的攻城战,就算原来战斗力再强也得废了,历史上所向披靡的蒙古西征大军就是这样栽在了捷克这个欧洲小国手上,赵旉受此启发,还将经济工作一并考虑在内,对当初陈规设计的综合防御体系作出了重大的改进
不久,赵旉便以朝廷的名义宣布自绍兴二十一年开始,大宋将对淮河、秦岭一线以北地区的所有牧场给予免税待遇,但养羊除外(在主要牲畜之中,只有羊会破坏植被,不利于水土保持,事实上后世蒙古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放牧,赵旉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这样一来,大宋北方的士绅百姓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大增,甚至不少地方还出现了退耕还牧的情况,其中以靠近边境的地段最为普遍(主要是相对于农田,牲畜可以撤进附近的城池邬堡,损失会小很多,就算是草被烧了,以中原便宜的盐价和香料价格,也可以将牲畜大量屠宰腌制以减少损失,这一点与草原部族有很大不同。)。
注1:古代的边疆地区战事频繁,生存没有保障,即使国家出台再多的优惠政策,百姓也很难在那里安心定居。中国历史上也只有对外极其强势(如唐)、或是国内苛政害人(如清),百姓才有向边疆地区移民的动力。前一种情况下边疆百姓心中底气较足,不怕有限的危险;而后一种情况下,百姓就算居住在内地一样没有多少安全感,地广人稀的边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内地已经人口饱和的情况下。值得一提的是,秦代两种
喜欢医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