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赵旉已经竭尽所能,但直到任如玉病倒之后的第一百五十四天,范成大他们还是没能及时赶回,奇迹自然也没有发生。在垂死之际,一向温柔顺从,从不恃宠生骄的任如玉向赵旉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赵旉将来放他的父亲任得敬一马,如果他野心膨胀而不识好歹的话。
赵旉虽然很不高兴,却也不愿妻子死不瞑目,最终还是许诺一旦日后兵戎相见,可以放过任得敬一次。任如玉知道赵旉作出这样的决定有多么困难,虽然这对赵旉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任得敬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但若赵旉真的放他一马,却会严重损害他这么多年来辛苦塑造出的公私分明的形象,代价不可谓不大。因此,任如玉在心安之余,也对丈夫心生歉疚,但她已经没有机会补偿了......
不过,安心而去的任如玉并不知道,赵旉这个女婿在某种程度上比她这个女儿更加了解自己的岳父。任得敬军政全能,是难得的人才,但他却有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勇气,他只敢打那些必败无疑(注1)的敌人,却从不敢向真正的强者发起挑战。
历史上任得敬在国内已经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却迟迟不敢动手篡位,而且居然还向金国的皇帝完颜雍上表请求册封,结果完颜雍却和夏王李仁孝联系上,发动突然袭击将任得敬除去。而任得敬如果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当时与南宋形成僵持的金国,是断然不敢分兵西征的,最后肯定只能承认任得敬政权的合法性。说到底,任得敬还是畏惧金军的强大,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罢了。
所以,只要赵旉的实力足够强大,就算将任得敬随便消遣,他也断然不敢生出反心。而如今赵旉与这位岳父远隔万里,若能有机会碰面,那么赵旉已经重回中枢,实力之强肯定是空前未有,任得敬才不敢过来捋虎须呢。而如果赵旉那时还窝在岭南的封地里,那么如何对付任得敬就不关他的事了,让朝廷的那些大佬去头痛吧......
任如玉的辞世是赵旉两世记忆中第一次失去挚爱之人(注2),自然是非常难过,但他脸上的悲伤也就持续了短短几天而已,对此连自己本身也相当古怪的陈灵都觉得不太正常。但赵旉则说,他就算再难过,如玉也不可能死而复生,反而会因此损害健康,而如玉若在天有灵,也肯定不愿见他悲痛欲绝的样子,既然如此,那他为什么不能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反而要摆出一副死表情,令所有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都不愉快呢?
虽然这些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毕竟有悖人情,即使同样有些不太正常的陈灵都难以接受,更别说其他人了。不过,卫藩的上层人物多少有些见识,都明白对领袖来说,无情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这样的赵旉虽然有些难以亲近,却更可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所以赵旉在他们之中的威望反而更高了,而普通的老百姓则根本不知道这些细节,就更加不会有什么波澜了。
不过,陈灵却因此对赵旉相当不满,两人的关系一下子疏远了不少,连已经降格至纯纯精神层面的关系似乎也难以维持了,也许只能算是普通的朋友关系。赵旉对此不无遗憾,但看到陈灵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便没有花时间多作解释。毕竟这时的赵旉,还不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只要不妨碍公事,就顺其自然好了......
而当三天后王妃下葬的时候,赵旉又令大家吃了一惊,他宣布为了给臣民做好楷模,王妃的遗体将进行火化,并将骨灰撒入大海。这样一来,原本很难推广的火葬便迅速开始在卫藩为百姓们所接受,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也没太高的文化,但只要高层身体力行,他们的服从性却是那些精英阶层无法比拟的。历史上只要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公平,也确实对他们有利的话,平民百姓接受起新政策来要比上流人士容易得多,因为他们原本就一无所有,不怕失去什么......对于赵旉“牺牲”爱妻的做法,老百姓们普遍深受感动(当然也有宣传部门的功劳),但上层的官吏们虽然表面上也乘机歌功颂德,但背地里却都认为赵旉太没人性,毫无陈府的陈灵更是当着赵旉的面骂他“吃人不吐骨头,连死人的价值也要吃干抹净......”。赵旉涵养再好,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要不是陈灵多少还识些大体,只在两人独处时才这样直言不讳,赵旉恐怕就要忍不住破坏他四十余年来从不打女人的传统了(注3)......
其实,带头提倡火化,只是赵旉这样做的目的之一罢了。虽然再世为人来到宋代以后,赵旉不再像前世那样固执于无神论的观点,但他依然不认为将尸体保存下来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无论防腐技术如何先进,尸体总有一天会完全降解掉,正所谓“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火化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已。至于留下墓葬供人瞻仰,一个小巧的衣冠墓即可,没必要弄得里三层外三层,奢侈浪费劳民伤财......
注1:不过不得不承认,这厮对战力的判断是很准确的,甚至一辈子没在战场上失败过,可惜他不会分析政治形势,所以历史上他最后死得相当憋屈。
注2:上一世结束时父母健在,而爷爷奶奶外公又太早离开,那时赵旉还小得很,基本没什么印象了。
注3:对于政治领袖牺牲亲人的做法,历来都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支持者往往称其以身作则,高风亮
喜欢医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