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国势刚刚有所抬头,就一下子永久性地损失了数万精锐,这打击不可谓不沉重,即使是韩常这样的悍将也少有地说出了类似“今天的宋军悍勇得就好像昔日的我军,而现在的我军就好像当年的宋军一样没用。”之类的丧气话。
但在这种情况下,女真人性格中的坚忍再次体现了出来,兀术苏醒后很快就重新振作了起来。在他强撑病体巡营一周后,金军有些慌乱的人心重新安定了下来,但他一直随侍左右的侄子完颜亮却注意到兀术头上的白发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皇叔,事已至此,不如干脆借此机会将营地后撤,示弱于敌,将宋军引出来加以歼灭。”,这时年轻的完颜亮想出了一个计策,“宋军虽然比昔日强了很多,但只要他们暴露在广阔的平原上,只要出动一万......哪怕是五千铁骑,都可以将他们轻易碾平。”
“不能示弱,我军屡败,士气低迷,如果再作退缩,结果不堪设想,战而后撤尚可,决不能不战而退。战争胜负固然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士气才是最关键的,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兀术驳斥了完颜亮的观点,却并未拒绝他的计策,“不过阿亮你说的没错,如果能在平原上与宋军交战,对我们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但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诱敌,刘锜的前半生素无名望,如今小人得志,必定得意忘形,就算我们不退,他也会主动杀出来的。”
在顺昌城内,刘锜果然如兀术预测的一样,命令全军修整一天,然后渡过颖河,与金人决战。陈规和大多数将领自然纷纷劝阻,他们虽然因为大胜而信心倍增,却也没狂妄到不顾军事常识,敢冲到平原上向金军的铁骑挑战。而最令他们无法认同的,是刘锜居然对他们说,如果金军后退,大家只管放手追击就好,这不是主动送上去给金军围歼吗?
“大家不必担心,刘某又不是不懂兵法,敢下这样的命令,自然有我的道理。”,刘锜自信的语气最终说服了大家,不过陈规等几个明白人则意识到刘锜肯定是想耍什么阴招了。次日出战前,刘锜发给官兵们每人一个竹筒,要求他们在敌骑冲来的时候将其扔在地上,将士们普遍不解其意,但一些鼻子灵敏的家伙却从竹筒里隐隐散发出的淡淡香味猜出了刘锜的计策,不觉对其愈发敬佩起来。
次日,刘锜率军渡过颖河,以一万多精兵背水摆出阵势,金军立刻派出轻骑轮番袭扰,奈何宋军个个身披重甲,又装备了强弓劲弩,金军除了白白丢下一些尸体,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宋军则乘胜鼓噪大进,但却依然保持了严整的阵型,充分显示出他们实在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赫赫强旅。
“看来他现在也成长了许多,不该小看他的......”,兀术也不觉赞叹道。但是他仍然是用老观点来看问题,事实上刘锜在练兵方面依旧薄弱,只不过他手下的兵却由昔日他父亲带出的老爷兵换成了百战百胜的卫军第一师,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传统兵家过于重视将领的作用,而往往忽视了军队本身的差别,其实基层官兵的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历史上戚继光在带领那些卫所兵时战绩平平,直到自己练出“戚家军”后才一飞冲天,成为中国历史上也排得上的名将。
而那些集体认同感强烈、甚至形成了所谓“军魂”的成建制精兵,其本身的高素质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带领他们的将领,就像东晋末年将星云集的北府兵那样。事实上,刘锜在历史上若非接手了王彦的“八字军”,只怕他根本就不可能有顺昌之战的辉煌了。
不过,兀术虽然对刘锜的评价有所提高,却依然对胜利充满信心,尤其是当宋军逐渐离开河岸之后。兀术对刘锜这种被压抑得太久的心理非常了解,让金军摆出难以抵挡的姿态节节退却,只是牺牲了几百名金兵作为诱饵,就成功地将一万多宋军引诱到了一片空旷的平原上。
“差不多可以收网了......”,兀术一声令下,女真人特有的骨笛声立刻响了起来,一直潜伏于金军本阵后方的数万轻骑立刻从两翼包抄而出,将宋军的后路彻底截断。而与此同时,金军主力则挥军大进,对面前的这支宋军完成了合围。
听到到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从四面传来,若是普通的士卒恐怕早就已经意志崩溃了,可是他们是战无不胜的卫军一师,又怎么会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何况对于所有人都在脸上刺了字的他们来说,活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战胜眼前的强敌,再无第二条可选的路!
兀术现在已经深知这支宋军的厉害,自然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只凭声势就能将他们吓坏,但他依然是信心十足。在兀术看来,宋军装备的新式甲胄固然令其在搏杀中占尽便宜,但在大队骑兵的冲击下区区一件铠甲却没有任何意义,何况金军现在四面合围,又占有明显的兵力优势,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谁知,就在四面包围的金军铁骑开始向阵中的猎物发起冲锋时,宋军严密的阵型却一下子瓦解了......
第一师的将士们这样做自然不是放弃抵抗,而是大有玄机,他们现在摆出的,正是岳家军最常用的步兵战法——“撒星阵”。“撒星阵”的主要思路是“与敌夹杂,血战致胜”,可以有效地化解敌骑的冲击,而且适应性极强,是几种能够以步制骑的步兵战法中灵活性最好的。
但关于“撒星阵”,还有一个中肯的评语,
喜欢医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