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亲眼看到李雪刀的演技,是在几天后那场戏。
“宋江临走时,已答应老父……让我从江州服刑期满回来,再做商议……”
这个时候的宋江,眼神闪烁,他本意当然是不愿意的,但兄弟们的盛情又让他非常为难,这让他纠结万分,而这种矛盾,都在他的眼神里。
在当时,宁远饰演的花荣就坐在下面,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站起来的时候,宁远动情喊道“大哥,留下吧!”
而在这之前,宋江和花荣被清风山的人救回来后,商量去梁山,结果宋江就接到家仆传来的家书,说宋太公病逝。
回去之后,宋江才知道是骗他的,但为了答应对老父的承诺,永不悖忠孝之本,于是他去县衙投案自首。
郓城知县是宋江的老上级,对宋江网开一面,把犯案经过改为“宋江妾氏阎婆惜行为不端,另有新欢,宋江酒后与之争辩,失手误杀阎婆惜至死,宋江因罪潜逃在外,今日幡然悔悟,前来投案自首,理当减刑”
这就是那时的随意性,杀了阎婆惜改为两人争斗误杀,逃了这么久来自首,还‘理当减刑’,正因为此,知县判宋江发配江州,杖二十,之后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杖责都免了。
不仅是这里,武松犯案后也差不多,按说他先后杀了潘、西门等一帮子人,结果最后才脊杖四十、发配孟州,而王婆,被判了死罪不说,还是最狠的剐邢。
而原因,也是跟武松私交不错的县令改了招供“小潘不容武松祭祀大郎,两人发生争吵,小潘故意推倒大郎的灵床,两人动手,武松误杀嫂子,西门庆听说小潘被杀,找上门来为小潘强护,因而斗殴,被杀死。”
看看,明明是主观谋杀小潘,跟宋江一样,改为争斗误杀,而西门庆,更是武松打上狮子楼去追杀,也改成了西门庆找上门来斗殴,然后被杀,说白了,人武松是正当防卫。
更何况,武松的罪可不止这一点,在从郓哥嘴里知道大郎身死的真相后,他召集邻居和俩士兵,在大郎灵前审王婆和小潘,连哄带吓逼问出经过,而这就是私设公堂了,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对王婆的刑讯逼供。
但在县令的人情和对武松同情之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至于王婆的判词,却天壤之别生情造意,哄诱通歼,唆使本妇毒死丈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
这判词当然是有问题的,至少有两项是无中生有,一是令本妇赶逐武松,二是不容祭祀亲兄。这样写的原因,就是跟武松的招供统一。
要给武松减刑,就必须给王婆加刑,引发叔嫂争端的导火索是王婆,把王婆的罪过提到“故失人伦”的高度,这样就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如果单是教唆杀人犯,判死刑都算是重的,绝不可能是被剐。
那个时候的法律是不健全的,执法的自由度太大,几乎是想让人生就生,想让人死就死,当然也跟那时候的制度有关,县令说什么就是什么。
武松和王婆是典型的反着判的,武松杀人不判死刑,王婆教唆犯却被剐。法律和道德、情理有时是矛盾的,但从感情上讲,每一个看这里的人,当然认同这个判罚,只不过从法律上讲,这的确是个错案。
而在宋江被发配的路上,被一直跟着保护他的刘唐截住,要带他上梁山,要不是宋江即时阻拦,那两个差役都要被刘唐一刀斩了。
但宋江忠于孝道,自然不愿意,最后晁盖,花荣他们都跑过来劝说,还把宋江拉到山上吃酒,面对坐在两旁的吴用、林冲、花荣,以及刘唐和阮氏三雄等人的劝说,宋江都没有答应。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宋江,以孝道推脱只是表面,真实原因就是他这时候还看不上落草为寇。
从之前跟花荣的对手戏就能看出来,当花荣说,皇上新立太子,正要大赦天下的时候,宋江当时就眼放精光“贤弟所言当真?”
花荣说“这是宫里传来的消息,千真万确,只是两三个月的事,哥哥暂且忍耐,便可东山再起。”
正是因为这件事,宋江心里涌出极大的期待。
毕竟,无论从宋江个人追求,还是宋太公的期望来说,落草为寇都是不齿的事情,尽管他跟这些好汉兄弟相称。
所以,宋江当时有一句词“果然,老天不负宋江啊。”
这才是他的追求和期望。
不仅是宋江,林冲的老丈人在林冲被发配前,也跟他说
“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璧。”
他所指的,也是让林冲等皇上大赦。
同样的,许多梁山好汉在一有了人命案后,大多选择出去避避风头,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地吃官司,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官司往往都吃不久,坐一会牢就出来了,到时还是一条好汉。
正因为这样,水浒里的这些好汉,对坐牢吃官司根本不怕,就跟喝凉水那么简单,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这是在上梁山之前,上了梁山,那就是反贼,肯定就不能赦免了。
在古代,大赦天下是个屡见不鲜的词,每当遇到大庆或者大祭的日子,比如新皇登基、皇帝驾崩、打胜仗,甚至皇帝生儿子、立太子、立皇后等等,都会找机会大赦。
一方面可以让子民感恩戴德,感受天家的皇恩好荡,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一下民众的
喜欢影帝重回十八岁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