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没有与太史慈多说,马上让秦仁把他的人马撤出来,让太史慈召集人马接过这个城门的防守,至于太史慈跟着下来要如果攻击皇城,赵云也无暇去顾及了。
此刻,这个城门的变化,袁绍估计也知道了,就看太史慈如何给袁绍最后一击了。
秦仁与一众袁绍亲卫兵的军将,也都急着去营救各人的家小,所以,此刻对赵云马首是瞻,完全听从赵云的调令。
据秦仁所述,他们对于袁绍的死士有多少人所知不详,毕竟,那些都是袁绍袁家秘密收养一些孤儿,经过从小的培养、洗脑所训练出来的死士,只对袁家的人效忠,除了袁家本家的人,一般人不会知道太多其中的详细情况。
不过,就秦仁所知,袁绍最少把他属下的文武百官,军中的军将等等,不下于千多谋臣军将的家小给控zhi了起来。这么多人的家小,怕起码都会有两三万人吧?听秦仁的推测,赵云想想都有点头皮发麻。袁绍还真的疯狂,不,应该是丧心病狂了。为了掌控下属,居然把下属的数万家小都全看押了起来。这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秦仁所言,当初,袁绍是让他们这些亲卫军一起负责把那些谋臣军将的家小集中到一起去的,但后来连他们的家小都要被送到一起去的时候,便交由袁绍的死士接手,把那些谋臣军将的家小押送到秘密的地方。
看押数万人,哪怕都是一些妇孺老弱居多,想要看押得住。怕也得要有数千人吧?对于那些袁绍属下的谋臣家将的家小,并不单单只是看押起就就了事。还得要负责那些妇孺老弱的日常生活起居。并且,袁绍如此。只是为了防止手下的那些谋臣军将背叛,不是看押犯人。所以,必须要供应一个好一些的环境,不可能将那些军将谋臣的家小丢到一起去就了事。起码,不能让那些家小觉得自己是犯人,被袁绍说是照顾实是看押监视,也得要让那些家小觉得能够接受方可以,否则,就凭袁绍这么做。恐怕那些谋臣军将早就愤而背叛袁绍了。
所以,秦仁估计,袁绍的那些死士,约是五千人上下。另外,看押的地点,看似有点神秘,便也并非不是没有一点诛丝马迹可寻。
供数万人生活,环境不能太差,又利于看守的。在邺城之内,肯定不存zai这样的一个地方。只有在城外,而在城外哪里呢?秦仁估计,在邺城的西面。有一个叫岳城镇的地方,当地,有一个方圆数十里的泽湖。是由西面太行山的山水积聚而成的一个湖泊,也算是漳水河的上游吧。
岳城镇。东南面是平原,离邺城仅保有二十多里。西面是湖泽,西北方向,便是一些贫瘠的山地,一直连绵到太行山大山。
秦仁估计,他们的家属,应该就是被袁绍送到岳城镇看守了起来。
现在,他有两千人马,加上赵云的那数百人马,突然攻袭岳城镇,从那些死士的手中救下自己的家小亲人,估计还是有点把握的。
赵云已经让张槐去找自己的人了,马上就可以赶来集合。
当然,现在他们要出城,如何让城外的袁军放行才是一个问题。
袁绍在城外的军马,大部份都是在邺城的北面、东面,主要是为了防备从北面攻杀来的新汉军。南面的兵力,稍为薄弱一些,但是,依然会有两三万的人马看守着。因为袁绍在邺城修建卫城、军寨等等建筑,是有着被新汉军包围邺城的准备,所以,就算是邺城的南面、西面,袁绍依然留有军马看守,驱赶百姓为其修建工事。
现在,城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城外的袁军肯定已经知道了,时间也过了这么久,他们就算一时不敢挥军进城,怕也派人进城来探清楚。估计,那些袁军,应该是在考虑着要不要杀进城来营救袁绍的事了。
这个时候,赵云与秦仁他们出城,那些袁军,怕未必会放行。要直接杀出去,怕有点麻烦。
秦仁与赵云说情况之后,选定了要去岳城镇,秦仁再建yi,他干脆打明旗号,跟城外的袁军明说他们已经投靠了新汉朝的事实,跟城外的袁军说清楚城内的情况。毕竟,城外的袁军军将,他们的家小,也一样被袁绍控zhi着,此际的邺城,皇宫,城内,城外,已经分成了三部份,袁绍败亡在即,城外的袁军,知道现在城内的情况,相信他们也有所选择,懂得要如何做。
赵云觉得秦仁所言也有道理,毕竟,秦仁是袁绍的亲卫军统将之一,连秦仁都背叛了袁绍,那么,相信城外的袁军军将,也懂得如何决择,这个时候,袁绍都就快败亡了,他们还为必要为了那所谓的忠诚而继续为袁绍效死命么?何况,他们之所以为袁绍效命,还不是因为其家小被袁绍所制?
如果是这样的话,赵云觉得与太史慈通知一声会好一些,起码,可以让太史慈有一个心理准备,万一跟城外的袁军说明了城内的情况,他们依然还要挥军杀进城来又怎么办呢?
不过,已经来不及跟太史慈商议了,袁绍已经得知这个城门的变化,已经派了袁军杀了过来,太史慈已经率人迎战了。
不一会,张槐赶来了,带来了三百余人,另外的,因为进城来的时候,被带到了城内的一些军营当中。袁绍的替身被杀,城内的百姓齐起,追随太史慈挟迫城内军营的那些袁军归顺投降的时候,与赵云一起到邺城来的将士,有一部份人已经被卷进了邺城百姓及城内的袁军当中,一时没能找得到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