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荀家,因为各人的意见不一,都争执不下,正面临着一个家族分裂的情况。//无弹窗更新快//而让荀彧更为烦心的是,其父与他的意见竟然也相左,不同意荀彧投刘易。
有些事和人,没有相处过,的确是不会知道一个人的性情如何,外界的传说传得更好,不是亲眼所见,心里都不会真的相信,哪怕是相信了,心里也都不会安心踏实。
荀彧因为和刘易共事相处经历了许多事,对刘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同。他的心里,是铁了心的想投刘易,可家族里的人,包括了他的父亲,并没有太多人同意荀彧的意见,这着实让荀彧为难。
刘易不知道,荀彧之父荀绲,他曾是济南相,曹操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了功劳,后到了济南为相,曹操到济南为相所接的正是荀绲的班,因此,荀绲和曹操相识。而曹操到了济南为相后,的确把济南治理得整整有条,一些政务的开展,在荀绲的眼内,觉得要比他在政的时候做得更好,一些促进民众生产的政略举措,也的确要比他的执政意念更为先进。如此,荀绲对曹操可是相当看好的,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有大前途。
特别是对于曹操开展的屯田制度,荀绲的心里特别欣赏,士兵平时务农,以获取大量的军粮,如此,并不用全靠向百姓收取赋税与及等朝廷的拨款养军。这样一来,有利于地方的发展,也有利于自身实力的扩充。乱世到来,没有兵就没有实力,在这样的世道里便难以得到安生,荀绲觉得,曹操是一个有远见有见地的人,追随曹操,他觉得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去向。
屯田制度。其实在西汉的时候便有了,只不过,还没有在内地实行,只是在边疆的地方开展罢了。一直到东汉。这种制度,也没有在内地实施。曹操是最先在内地实行这种屯田制度的人,他在黄巾暴乱之后,直到196年才正式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正式实行屯田制。但实际上,早在184年之后,曹操领济南相之后。在济南便已经开始接触并实行了屯田制,只是这些牵涉到了许多朝政国策的问题,所以,也只是曹操的私兵实行了这种制度,济南地方官府的官兵,并没有实行。其实,这也是曹操想发展实力,却又不能公开来扩展。如此便采取了这种相当于是藏兵于民的做法。这也是曹操为什么在讨伐董卓之后的几年之间,其实力可以如此快扩张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说起来,曹操所实行的这种屯田制。和刘易收容流民,带领流民开垦荒地,战时可招流民中的青壮成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刘易的做法要比曹操的屯田制做得更加的彻底,并不单单是为了供养军队而强行让士兵去种粮,刘易的做法,不单单是为了供养军队,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片地方发展起来。刘易毕竟都是后来人,也知道屯田制。知道屯田制的优缺点,所以,并没有单纯的采用屯田制的制度,而是采用后世大集体生产一般的社会制度。曹操的屯田制和刘易的做法,如果一拿来作比较,高下立见。自然是刘易的做法要比曹操的做法更加的先进,也能更好的持久发展。只可异,荀绲暂时也只能见识到曹操的屯田制,并没有见到刘易的基地是如何发展生产的。
加上,曹操目前的确已经把济南经营治理得相当好,整个济南相当于是曹操的一个远在山东的一个大后方,不管曹操在朝廷或者在其家乡发展得如何,一旦混不下去了,只要再去到济南,曹操便可以很轻易的再站起来,据济南而自成一国,进可攻退可守,对于他来说,到济南去,是一个比较满意的选择。
因为有了先入为主想法,所以,哪怕世上的人把刘易说得是如何的好,他都觉得不及曹操,一心想带着家人前去济南。
历史上,荀彧最终投到曹操帐下,这其中也有其父在背后推动的原因。
荀彧始终都不是一家之主,上有老父有叔伯父,还有几位兄长,许多事关家族生死存亡的事,还没轮到他作主。再说,家族中的人,大多数都认识到,天下大乱,颖川乃兵家必争之地,但此刻,并没有真的乱到颖川来,家族里的人还有的是时间作准备,也并没有急着就要决定下来。可是,家里的人不急,荀彧他急啊,他此刻多么的希望可以快一点到刘易的身边去做事。他在洞庭湖的基地留过一段时间,知道那儿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做。还有,刘易在洛阳面临着那么多的危机,而他却只能在家里干看着着急,并没能为刘易谋上一谋半策,这对于这个老实人来说,心里多少都觉得有负刘易的相遇相交相识的心,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因为家族的事,他和刘易一分别,便是这么久没见面了,他还真的有点担心刘易会把他给忘记了。作为一个有抱负而才华能力都出众的人,也一样想有着自己展示的平台,恰好,刘易便是一个可以提供这个平台给他的人,他担心,如果投刘易晚了,今后怕都没有他什么事了。
而除了家族事,还有一事让荀彧烦心的。他的唐家娘子,已经为他生了第二个儿子,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儿子一出生便有很大的问题,有可能是先天发育不足的问题,小儿手脚有点儿萎缩,呼吸也不太顺畅,时有抽蓄之症发生,有好几次,都差点停了呼吸,眼看就有夭折之危,现在,已经遍请当地大夫医生,可是,却没有一个大夫可以治好小儿的状况。
这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