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离开大道的人,或者茫然不知,立在小径上欣赏眼前的风物;或者明知走错,却以看到一点新的风景。而道路错误,越是大步向前,则越是偏离目标。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人心激荡,理论横飞,围绕救国图存这个主题,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各人也在选择各自的道路。既然有所选择,自然是相信这是正确的,这本无可厚非。
在内忧外患的亡国危机下,无数的仁人志士睁大着双眼,苦苦探寻着救国救民之路。由此,也产生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求学救国、商战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理论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极端思想,成为了中国思想家各种千奇百怪主张的智慧渊源。
但这些理论和思想无一例外都缺乏穿透复杂历史现象的观察力,且无力抗拒西方极端思潮的裹挟,更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侵袭和影响。因此而显得偏激而不全面,激情而缺乏理智。在这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历史上却恰恰缺乏这种能指引方向的舵手般的思想家。
而那些言之凿凿、规画着自己设想的美丽蓝图的革命领袖真的掌握了救世良方吗学美国、学法国、学英国、学日本,到底学到的是表象,还是真的学到了精髓政治体制的移植需要肥活的土壤,否则,要么因缺乏养分而枯萎,要么长成歪瓜劣枣,面目全非得让移植者都目瞪口呆。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说的就是这种结果。
当万宁起义爆发,又连续攻城拔寨,光复了琼海、陵水、保亭,似乎指出了一条革命的成功之路,似乎在证明他们在革命中的正确。但起义的发动者复兴会,却并不这样认为,在连续的有关万宁起义的宣传中。他们在坦承遇到的困难,总结着经验和教训。
“旧式会党似不可倚为革命主力,弱点很明显,起事时各股蜂起。号令不一,行为散漫,纪律约束很难,会党中人良莠不齐、封建思想浓厚亦是极大弊病”
在外人看来形势不错的时候,复兴会所说所做。却是极不寻常的事情。一边在不断胜利,一边却在自贬叫苦,这是怎么回事
“秀才不能造反,农工缺乏知识,军队不能革命。所以,应借会党力量为可靠,华侨皆受过近代化教育,亦可为臂助。复兴会所言虽也有些道理,但以吾观之,似有误导、迷惑之嫌。”
革命的北辰一直存在着对依赖知识分子发动革命的怀疑。他曾说过:“我早知读书人不能革命,不敌会党。”因此,他对复兴会的举动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觉得复兴会是在放烟雾,不欲其他革命团体效仿其行动,所以在故意夸大其辞,贬低会党的力量。
而从实际的形势考虑,复兴会虽是革命团体,但与保皇会一样,也是同盟会的竞争对手。借着这次起义的宣传造势。在财源和人才的争夺上,复兴会似乎还有凌驾于保皇会之上的势头。
“如今与保皇会进行论战,两派也已势同水火。”北辰沉声说道:“为了打掉保皇党的气焰,吾准备遍游各埠。意在解散各埠保皇会,并欲筹饷五十万金,以备在国内大举起义,振我同盟会声势。”
“若有五十万金,起义必成。”黄兴十分振奋,慨然说道:“起义当选择在湘湖一带。长江两岸,尽是我革命义士,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义旗起处,四面响应,若然起事,则一呼百应”
“不妥,不妥。”北辰连连摇头,说道:“两湖在中国内陆,若然起事,武器如何运入没有武器,纵然你有百万英豪,也是枉然。”
同盟会成立之初,孙、黄的合作还算愉快。除了性格上的原因,应该跟黄兴的思想认识也有关。
黄兴在阐述自己的革命思想根源时,追溯到的是太平天国,这一点倒跟北辰一样,都拿洪、杨当人生偶像。但黄兴更进一层,认为太平天国的不幸在于“他们兄弟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攻败垂成”;说“读史至此,不觉气愤填胸,为之顿足三叹”;因此等自己革命时,“就留意于此”。黄兴所谓的“留意”,就是处处照顾老大北辰的自尊与权威,你说咋咱就咋。但认识如此,实行执行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这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由长江运送武器又有何难”黄兴争辩道:“哥老会大龙头马福益尚在湖湘,哥老会有十万兄弟正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前番起事失败,今番重整旗鼓,定能成功。”
“湖湘不比两广。”北辰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夫两广者,水路可通香港,陆路可走越南,边境线极长,清军防不胜防,武器可以轻易运往,即使事有不顺,起事的志士也可以安然而退”
北辰的意见很坚决,观点也很鲜明,在两广起义容易得到海外饷械的接济;先夺取两广为根据地,再挥师北上;长江南北革命党人齐起响应,则满清统治必被推翻。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是黄兴的信条。在北辰调整了说法,先两广、再湖湘后,黄兴又一次屈从了。
而北辰的专横跋扈也是被很多人所诟病的,历史上宋教仁就很反感,说其“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心坦怀以待人,作事近于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而到了二次革命失败后,这种状态达到了顶峰,北辰要求党员们立约宣誓,加盖指模,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对此,他解释道:“革命必须有唯一之领
喜欢重生一九零二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