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吴中葛氏世家第三
江南吴中葛氏,源自北方葛姓南迁的一支。据《姓氏考略》载:“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
曩,读音nang(上声),意为“以往,从前,过去的”,江南吴中葛氏,如今有人误读为源自北方洪姓南迁,“洪曩祖”并非一人名,“汉洪曩祖子浦庐”,一句解释为“汉朝(葛)洪的先祖之子(葛)浦庐。”
葛庐其父,姓名不可考,曾担任西汉末年的荆州刺史,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立新朝后,葛庐随父被迁于琅琊郡。王莽改制,改革措施过激过快,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朝中官员的反对和排斥,没能解决东汉王朝残留的社会诟病。新朝地皇三年,即公元22年,眼看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之九世孙刘秀,为恢复汉家天下,与其兄聚众起事于舂陵,葛庐来投,刘秀纳之。昆阳大战,刘秀率领的舂陵军在绿林军的配合下一举推跨新莽大军,同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称帝,仍用“汉”为国号。称帝后,刘秀又陆续平息了绿林、赤眉、刘永、张步、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公元36年,天下一统归东汉,自新朝末年以来的19年乱世纷争终于结束。
自古开国帝王,一统天下必分封功臣,葛庐因辅佐刘秀有功,朝廷下诏封他为下邳侯。一将功成万骨枯,想想这19年来战死沙场的将士,再看看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如今全身带伤的兄弟,葛庐不愿受封,于是向光武帝刘秀上表曰:“陛下乃汉室贵胄,有高祖遗风,凭布衣之身,舂陵起兵,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区区数年,除窃国莽贼,平天下割据,一扫寰宇,威加海内,黎民甚幸,社稷甚幸。今天下生平,百姓安居,陛下匡扶汉室,光武中兴,分封功臣,顺天应人,邓禹、吴汉、贾复、冯异之旷世大贤,陛下理应厚之。微臣虽自舂陵追随左右,然鲜有寸功,赖陛下不弃,尸位于骠骑大将军之职,微臣不才,与众英豪比,如天幕繁星之弱暗,滥竽充数耳,今陛下赐列土封侯,诚惶诚恐,不敢有贪天之功。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微臣自表,愿一切封赏乞转封於弟,恳请陛下恩准。”此事在庐后裔葛洪在《抱朴子》有载。光武帝阅表,准奏,乃转封葛庐之弟葛文为下邳侯,世袭罔替,封妻荫子。另赐葛庐金银钱帛,颐养天年。
葛庐转封于弟后,举家南下,过长江,迁句容,世居于此,是为江苏吴中葛氏之源。
葛庐后裔又出了两位了不起的文化名人,东汉的葛玄和东晋的葛洪,葛庐是葛玄的高祖,而葛玄是葛洪的祖父。
葛玄,汉末三国时期道教天师,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玄自幼好学,博览五经,曾任三国时期吴国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封寿县侯。后喜老、庄之说,厌仕途,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仙师,学成后遨游山川。时值汉室倾危,诸侯战乱,乃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吴嘉禾二年,即公元233年,玄建庵驻坛,立炉炼丹。据《三国志·吴书》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玄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茅山著名丹鼎大师,有《三皇文》、《五岳真形图》、《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传世。
葛洪,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世称小仙翁,自号抱朴子,被封为关内侯。洪之父葛悌曾仕吴,吴亡以旧官仕晋,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洪为悌第三子,悌卒时洪年十三,从此家道中落,年十六,诵儒家经典,喜神仙教导之法。西晋太安二年,逢张昌、石冰扬州起义,朝廷任洪为将兵都尉。平起义有功,洪迁伏波将军,后厌官仕,还归桑梓,隐居罗浮山炼丹,有《肘后方》、《抱朴子》传世。
洪之贤,后世多称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像赞》的一句诗来赞洪:“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洪是一位炼丹家,更是一位大科学家,在医学制药化学领域,有许多发明创造,《葛稚川移居图轴》元代王蒙所绘,现故宫博物馆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为明代郭诩所绘,现上海博物馆藏。
洪在《抱朴子》自述家谱:“抱朴子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葛)洪曩祖为荆州刺史。王莽之篡,君耻事国贼,弃官而归,与东郡太守翟义共起兵将以诛莽,为莽所败。遇赦免祸,遂称病自绝于世。莽以君强宗,虑终有变,乃徙君于琅邪。”
吴中葛氏,以葛庐、葛玄、葛洪一脉相承的祖孙三人为代表,文治武功,流芳千古,堪称后世子孙之楷模。
;
喜欢大葛史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