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的谈判,又回到了第一天的吵杂。
索尼、苏克萨哈说话声,中气十足,坚决要收回海州,不肯做些丝毫让步。
海州,那是隶属于淮安府的,淮安府的归属已经没有任何异议,因为淮安已经没有清军的存在。
但索尼、苏克萨哈依旧坚持,海州要归清廷所有,这显然是趁火打劫。
吴争已经无法用“休会”来要胁了。
就在这僵持阶段,又一道密信,经宋安传来。
吴争一看,顿时乐了——凤阳府颖川、武平二卫改旗易帜,归入了吴争麾下。
此时,苏克萨哈正在唾沫横飞地道:“贵方仅江南弹丸之地,远非我朝能比,只要京畿八旗尽出,不用说海州,就连徐州……也可一战而下!”
索尼附和补充道:“我朝念及此战起因是已故摄政王所引发,故作出一定退让,以示善意……贵方可不要自误!要知道一旦被番人舰队攻破杭州府,那咱们之前所谈妥的一些……恐怕也要重新谈了。”
吴争之前威胁,到时要的不仅仅是徐州之语,眼下,索尼威胁要重新谈判八百万两赎金,显然要反击。
什么叫现世报?这就是!
然而,当清廷使团以一种难以言语的底气,打算趁火打劫之时,这封密报被吴争轻飘飘甩在桌上,公之于众时,一切都瞬间静默了。
难言的沉默。如同原本想塞进对方一只死苍蝇时,结果发现最后得自己咽下那般的痛苦、沮丧和……悲哀。
形势发展太快,脑子跟不上啊。
颖川、武平二卫反复,这就表示着,凤阳府英亲王部陷入的不是三面被围,而是四面围得象铁桶一样。
这不是差一个方向的事,颖川、武平二卫分别驻守颖州、亳州,这两处又分别位于凤阳府的西北、西南角。
原本只要阿济格有意撤退,这八、九万大军完全可以不顾江北明军的包围,随时向西突围。
明军绝对不敢追,莽撞追击必受反噬。
但眼下局势顿时改变了,阿济格显然是不可能往南反向突围,他的选择就只有三个,东、北、西。
东面是扬州、淮安,这两处已经被到达的和正在到达的第一军援军所绝对控制,很难想象,连扬州成建制敌骑都被北伐军猛烈的炮火压缩在各州县城池之中,阿济格这支降清明军为主体的原徐州大军能突破扬州、淮安防线?
北面,那是吴争亲自率一万多原吴淞、泰州二卫驻守着,而第一军援军一万余人已经进驻徐州,阿济格就算有勇气来一场硬碰硬的决战,恐怕也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来一县一县地往北吞食,直到突破整个徐州府的阻截。
阿济格真正的后路是西面,因为凤阳以西,都是清廷的地盘,加上有颖川、武平二卫襄助,那心里是稳妥妥的。
不料,颖川、武平二卫突然改旗易帜,这叫身在徐州谈判的清廷使团一众,如何消化这个噩耗?
长久的沉默,死一般地沉默。
相较于清使们,义兴朝这边的官员,也沉默着,只是脸上那似有似无的笑意,已经不容掩藏了,也用不着掩藏了。
颖川、武平二卫的投诚,已经彻底决定了凤阳府阿济格部的命运。
这不是单纯以兵力数量来决定的,而是需要看兵力组成、后勤补给、整个战场态势。
降清明军五、六年前选择了背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投降,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存在为清廷效死理念的,他们所为的也就仅仅一件事,活下去。让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
这样的兵,打不了决死之战,真要硬赶着上战场,随时都会哗变,你能奈何?
还有,这五、六年过去,当时明朝不修武备已久,渐渐衰老的明卫所兵,无法补充进新鲜血液,如今这些降清的明军士兵,也就差给根拐棍了,岁月不饶人哪!
这样的兵,能打一场决死之战?也就是听听数量罢了,总说是八万徐州大军。
真正堪战的,最多不过二、三成,余下的,就是混吃等死之徒。
可凤阳府,它养不起这些庞大的军队啊,阿济格想要从北面强行突围,不打个三、五个月,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三、五个月的时间,足够在耗空凤阳余粮之后,让清军自个吃自个,直到全军覆没。
如此,阿济格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向西突围,干掉颖川、武平二卫,进入陈州、归德。
这条路也是最保险的路,但有个问题很明显,不管是滁州、和州的明军,还是已经染指凤阳境内天长的陈胜、方国安部,亦或者是北面吴争所部,能毫无作为地目送阿济格西游?
三天,最多三天,只要颖川、武平二卫抗住三天,南、东、北三个方向的明军,就会扑上去,将这支看似庞大实则极度虚弱的“大军”,撕得粉碎,不留一丝残渣。
当然,阿济格随身携带的八旗兵是具有战斗力的,问题人数不足一万,夹在八万降清明军之中,尤显得力不从心。
怎么办?
这三个字是在场清臣脑子里唯一浮现的问题。
苏克萨哈在闷久了之后,带着一丝歇斯底里的语气,没有目标地朝着义兴朝这方大喝道:“我军并非没有一搏之力,你们想要吃掉英亲王所部……没有一年半载时间,休想!”
这句话,说得还真他x的有道理。八、九万人哪,就算八、九万头猪,宰杀也得非常长的时间。
何况毕竟猪被逼急了,也能撞人、咬人不是?
喜欢汉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