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瓦片国江湖上的传说,那年头的外汇基本都是这样进来的。瓦片国管理者自己极度稀缺美元,基本上也只管出不管进,让大家可以随意用货或者美元甚至日元来换瓦片币。不过想要再把瓦片币换成外币,难度就大多了。
毕竟瓦片币是自己印的,市场上不够了再印就是了,来多少美元,就相应印多少瓦片币,这叫储备货币。
后来美国不干了,因为美元都被洗去了瓦片国,它不够用了。美元又是国际货币,想跟瓦片币这样随意印刷,还是有些问题的。最后美国逼着瓦片国用外汇去买它的国债,这叫美元再平衡。
美国自己重新印了一种纸片,取个名字叫国债,用这种新纸片从瓦片国手里换回美元,又去买回瓦片国的东西。不多久钱又不够了,只好再让瓦片国买国债。
如此循环了二十多年,双方惊讶地发现,如果瓦片国不买美国国债,美国就没钱买瓦片国的东西。美国买不起瓦片国的东西,瓦片国的企业就要破产,人民就要失业。于是只好又去买美国国债,让美国人有钱买自己的东西。
双方贸易顺差因为瓦片国人民赚了钱老是不花,最后积累到上万亿的规模,两家一个不敢不借钱,一个非借钱不可,维持着一种奇怪的平衡。这叫恐怖平衡。
后来美国把抢日本人的广场协议改了个名字,用来强迫瓦片币升值,赖掉了一大部分债。可是穷了的瓦片国人民更不敢消费,节衣束食地存钱,于是又把美元赚到了自己这边。历史于是又来……
看来除非瓦片人最后穷到要饿死人的地步,或者美国人把他们自己全卖了都还不了债的时候,大家注定就只有打一架来解决要不要还钱的问题。
对于聂家来说,找几单国际贸易来“转移支付”这笔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人家自己也有自己的渠道。不过聂凝霜对号称有“国际金融视野”的叶芦伟有了兴趣,就不用她家的渠道,非要叶芦伟自己用“国际视野”去解决。
叶芦伟没办法,自己吹的牛,哪怕吹成了死牛,也只有自己吃下去。还好有过一次洗?钱的经验,又有一个基本可靠的世纪红龙,再透了一点这笔资金的姓氏,世纪红龙就嚣张不起来,组织了得力人手,甚至利用港股港币先期在那小岛上晃了一圈,等聂家内地定单准备好时,世纪红龙的操盘手已经赚了些财务费用出来呢。
资金从美国到香港的操作着,聂凝霜故意来咨询“国际排名第二”的叶芦伟,叶芦伟当然是大出其丑。
资金到了香港,再转内陆,叶芦伟总算知道了些皮毛。加之远比“外国人”聂凝霜更熟悉了解瓦片国国情,胆子比资本主义培养出来的聂凝霜大出天际。各种违规,各种漏洞,各种人情,只要不明着违法,都通通地上。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世红红龙都大开眼界,更不要说聂凝霜。
你见过日本人把鲁省生产的机床装船,拉到海上换一本外文说明书,等开到光洲上岸卖给西南几省的吗?人家其实就走了个海运,翻译并没变什么,那么赚的什么钱呢?当然是一进一出的外汇差价。
为什么能这么顺li地完成这种交易呢?因为出口企业可以拿到一定指标的“外汇”,而且还有一笔“退税”。而进口企业其实也不亏,他采购的是“国外先进设备”,不但能申请到“外汇”,还能享受到“技改资金”来扶持。日本人赚什么?除了退税有他一部分,当然还有外汇黑市差价。
当然,干这事的人未必就是人家日本人,就好像叶芦伟现在的操作一样,其实并不是香港人在操作,而是有关系有条件的二代们的代言人:狼帅。
叶芦伟有了聂字牌保护伞,胆子当然更大。巨额的采购定单上,全是国内稀缺的物品,汽车、高端机床、特种轴承、摩托和诺基两家的新手机、各种高税奢侈品……等等。
最后的定单被叶芦伟修定出来,传真给某家国字号外贸公司时,人家甚至上了某委会议讨论,让大家举手通guo,形成“集体决定”,才敢以订单形式传给世纪红龙“帮忙采购”。
能让这种从重工业到轻工业甚至到手工业,超混乱的定单通guo,聂家当然也没那胆子没那影响力。而是世纪红龙承诺“用美元采购”,运进海关后,只需要国内的公司用“瓦片币支付”。这种纯收外汇的条件,简直是给瓦片国雪中在送碳,外贸公司完全没理由不同意。
当然,这种支付是有条件的,比如汽车是人家外资企业自用的,以后会“拉回国去”,所以交一点保证金是可以的,关税就要暂免,牌照挂个黑底的就行了。各种个人使用的奢侈品,当然很大一部分也是自用的,不能收关税……
首批资金不过区区五百万美元,在香港等订单等了一个多月,只勉强把佣金和银行手续费赚出来。经过叶芦伟设计的模型一运转,钱还在香港进行全球采购呢,国内的薇菊蓉代理了“凝姑投资”的销售委托,把订单上的货品写成白条子,几乎是马上就销售一空,该得的瓦片币基本全部到手不说,还有大量货到付款的利润在应收款上呆着。
这一把运作,前后大约需要三个月,五百万美元最后净收入瓦片币约七千万,除开黑市汇兑的固定收益,纯外贸转口收益约两千万,近40的纯收益!
怪不得那时代的二代们没空祸害老百姓啊,都去搞批条走外贸了啊。就算再把这七千万
喜欢钟爱之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