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林淼心想王包机在东瓯市的发展估计是要到头了。
主城区的旧城改造,康知府摆明了是要抓在政府手里,不允许社会资本入场吃现成的红利,就算是江海房开,目前看来能负责的也就只剩大罗镇的大学城项目、湖滨路传统文化产业园的剩余配套项目,以及瓯山县和瓯西县的扶贫建设工程,所以房产这块,王包机就别想再插手了,除非他动其他县市区的脑筋,但问题是——
东瓯市的其他县市区的改造利润和将来发展前景有限,而且小地方的地头蛇众多,没有市里的支持,就算是王包机,也不一定能啃下那块骨头,不然王包机也不用着舍近求远,放着江对岸他自家柳城市的大片土地不开发,却屁颠颠跑来主城区凑热闹。
商人逐利,说到底,还是投资和产出不成正比,不然他早就动手了。
旧城改造这块大肥肉被市里囫囵咽进肚子,东瓯市肉眼所能看到的改革红利区,便所剩无几。
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利好信息,那就是等到明年全国下岗大潮,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瓯市的民营工厂,让东瓯市上千家低端制造企业的用工成本急速变低,并形成产品价格优势,个别品牌得以向国内外市场大跨步扩张。然而以王包机的眼界,他是看不起这种高管理成本、低利润率而且费时费力的产业的。
说起来,王包机的生意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形成规模可观且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对风险的规避意识极强。所以他做航空,做牛奶,做出租车,这些产业虽然乍一看没什么联系,但仔细分析却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大笔的钱流进账户,另外一旦出现经营上的问题,这些资产全都非常容易脱手。
而相比之下,纯粹的制造业就很难在经济局面不利的情况下翻身,再者每次扩大生产、升级技术,还有队伍越来越庞大带来的管理压力,这些全都是非常不利于资本扩张的,除非老板本人真的不爱钱,就是一门心思奔着做出好产品去,利润率哪怕低到5以下都不在乎。
可很明显,王包机这种聪明人,绝对是不可能下这种笨功夫的。
如此一来,王包机不但失去了参与东瓯市旧城改造的机会,而且大概率也不会参加东瓯市的发家老本行。王包机家族的资本退出东瓯市,转战沪城,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不经意间,历史的指针,又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回到了它原来的轨道上……
按照历史原来的剧本,王包机的资本转出东瓯市之后,东瓯市迅速崛起了七八家全国级别的大型制造企业。从服装鞋帽、纽扣皮革、灯具开关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到阀门车床、电气制造、高精设备这些中高端技术性产品,门类多得堪称海纳百川,光是拿到“全国风云人物”这种高逼格头衔的人物就有五六七八个,直到全国房地产热潮到来,部分大佬没把持住自己,最后东瓯市的制造业倒的倒,逃的逃,东瓯市的家底毁于一旦。
2010年后康知府退休没两年,东瓯市的gdp光荣全省垫底,那曾经叫嚣要赶超省城的豪情不复存在,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出路只剩三条——在家啃老、考公务员、去外地谋生。
再往后几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东瓯市最终变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伪富裕城市,曾经的中产们只谋求不亏本,最大的经济来源的收房租,继续盘剥已经所剩不多的愿意到东瓯市来发展的外地工人,穷人就更看不到翻身的希望,所有的创业最后不是指向高利贷就是指向炒房,市里最后的创业园区和发展项目全都变成廉租区和美食一条街。
林淼在区里上班的时候,每月写的最多的报告就是维稳,偶尔去隔壁分管经济的办公室给人代笔捉刀,对经济指标的描述也只能写“同比下降趋势明显减缓,经济总量稳中有升”这种自己看都觉得矛盾,但又只能按这个路子来的鬼话。
那时候林淼眼看着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蒸蒸日上,心里偶尔会想,如果当年东瓯市炒房的那群大老板全都把钱花在刀刃上,或许东瓯市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互联网做不成,就凭东瓯市的轻工业和电子加工业基础,以及当时对城市的粘附性已经很高的外来人力资源条件,你学深镇搞个华强北也不至于弄成后来这逼样啊!
回家路上,林淼越想越多,越想越沉默。
自己此生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自己的重生又会把东瓯市乃至更多人的未来引向何处?拿下高考之前,自己是不是该先苟一波?是静待时机到来,还是放手主动出击?
《灌篮高手》到底什么时候开播?穿山甲到底说了什么……
舅妈怀了个女儿,万一长得像舅舅,那这辈子就完了……
各种杂乱的想法在脑海中交织。
林淼摇了摇头,把杂念从脑海中甩出去。
发展的问题太沉重,自己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这么重的担子,让牛逼的人去背好了。淼爷什么都不想做,淼爷只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把小萝莉养大,然后……咳!
晚上回到家里,上楼的时候,林淼路过二楼,在201的房门前停了许久。
过了半天,林淼让黄清清去他楼上的房间里拿了三十万的现金下来,敲开了201的房门。201家开了门,探出来一个中年妇女的脑袋,面无二两肉,尖嘴猴腮,样子看起来很刻薄,但见
喜欢重生之先声夺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