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出头,瓯城区天色阴沉。闷雷响了几声,却没有要下雨的意思。
何胜明紧皱着眉头走在路上,心情相当不愉快。他今天一早醒来就感觉身体相当不适,头疼欲裂,嘴里发苦,还伴有明显的怕冷,貌似是得了夏季感冒。毛病不大,但问题是没法拿这个当请假的理由,所以只能强打精神,乖乖滚去上班——然后刚到单位,就接到了一个出外勤的小任务。这让何胜明现在心里只想骂这个社会的娘。
之前为了调离《东瓯日报》报社,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上下打点,光是送礼,就至少花出去两三个月的工资。结果好不容易从报社调到瓯城区区体委办公室,却不想连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又被报社领导点名要了回去。
要说人家真是奔着他的才华去的,何胜明对这个调动也就认了,毕竟面子上是给足了,而且后续很可能会有晋升。但是,这个社会显然不会如此友善地对待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人。
《东瓯日报》的领导之所以要把何胜明借调回去,是因为前段时间东瓯市连续上马了十几个市重点项目,个别项目还受到了省里领导的关注,所以宣传方面必须跟上。所以何胜明事实上仅仅只是回来当苦力的,而且没有半点拒绝的余地。
一周前,东瓯市今年重点项目的宣传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支援原单位累成死狗的何胜明,刚一放下手头的活,就赶忙跑回区体委,跪求顶头上司的办公室主任把他调体委,从此以后跟新闻行业一刀两断、再无瓜葛,然后就被摁在了社会的磨砂机上……
主任当时一脸无奈地告诉何胜明,就在他前去支援东瓯市新闻事业的这两个月里,局里又新招了一个女大学生。由于一把手同志对这位女大学生特别满意,所以就直接把她安排在了体委办公室,顶了何胜明的缺。于是这样一来,何胜明虽然编制还在区体委,却失去了具体的岗位。何胜明当时就急了,直接跑去找单位一把手理论了一番。
然后何胜明同志因为单位领导所说的“业务素质过硬,有必要继续留在新闻工作战线上发挥才能,发光发热”,被正式调回了《东瓯日报》报社……
事情一下子发展到这一步,就算是在毫不相关的人看来,何胜明也算是够惨了。
可运气这东西,一旦走背字,确实是躲都躲不开。
被调回报社的何胜明,因为报社人满为患,根本无法安排岗位,所以报社领导商量了一下,干脆把何胜明又改调进了报社下属的出版社。工资待遇倒是没变,可问题是编制成分,却从全额事业,一下子成了国有企业职工。
在拿到调职通知的那一刻,何胜明的内心是复杂的。
最多不过杀人放火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转动了足有三天。
可最终,好在他还是怂了。
何胜明花了足足一个星期,才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而莫名其妙就当了何胜明的领导的鲁建波,见何胜明有工作情绪,也便没给他安排什么具体的活,直到今天早上老林的新书上架,才让何胜明去书店看看情况——也仅仅只是看一下而已,连新闻稿都用不着他写,纯粹就当给何胜明放半天假。
但何胜明心里,对这种无聊的安排,明显并不领情。
何胜明一路臭着脸,走到离单位最近的新华书店。
刚开门没一会儿的书店门庭冷落,但门前已经摆上了宣传用的木板。木板上贴着老林手捧新书的巨幅照片,照片旁写着加大加粗的书名——《问道:林国荣的文学观和文学教育观》。
何胜明撇了下嘴,脸上不屑,心里嫉妒。
他走进店门,老林的书就摆在正对门的书柜上,足足叠了三摞,目测至少也有三五百本。
“这么多……”何胜明嘀咕了一句。
正在一旁做打扫的店员听到,笑着说道:“仓库里还有更多呢,这本书我们一家店就进了两千本,还不知道够不够卖。”
何胜明拿起一本书,封面封底翻了翻,怀疑道:“有这么火?”
店员笑道:“林老师上次在另一家店做签售,几千人跑去看,还有个女的,硬生生被人挤得屎都出来了,你说火不火?”
何胜明无言以对。
《僦居发微》卖到现象级的数量,他是知道的。
只是——那种东西我也能写啊……
何胜明心里不服地想着,随手翻开《问道》,扫了眼目录,又露出微微惊讶的表情。
这满满的社科学术气息,是怎么回事?
林国荣不是写散文的吗?这种劝退玩意儿,一般人谁能看得下去?
何胜明带着惊奇,飞快地翻动着书页。
几眼扫过大标题后,对老林的个人水平,稍微服气了一点。
“不过连我都懒得看的东西,应该不会有什么人买吧……”
何胜明心里暗暗想着,翻过最后一篇编者后记。
正要把书放下,却突然停住了动作。
出现在倒数第二页的鸣谢名单,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了他的目光。
名单上的头一个名字是郭鹤龄,后面加了括号,括号里写的是:“现任沪城财经大学校长,原京华社副社长,副部级。”再往下,就是各种听都没听说过的独霸一方的出版行业的大佬,然后是东瓯市的地方大佬,瓯城区的地头蛇,甚至《东瓯日报》出版社的领导,按照行政级别高低,从上往下,一直最后一个,是瓯城区出版局局长蒋正东,括号,正
喜欢重生之先声夺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