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郑重向朱高炽建议道:
“过去许多被判死刑的人,可能是捏造的罪名的受害者。应该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
只是,有些刑事案件中,甚至是父皇您本人的判决,您应该向天下宣誓,就算是您过去的结论,只要查无实据,都应该可以不顾或推翻。”
“皇儿所虑周全。”朱高炽满意的点点头。此时,另外一个大臣夏原吉忽然起身道:
“皇上,有件事情,臣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齐泰、黄子澄等官员的家属,因忠于建文帝被处死。我认为,念在他们的忠烈可嘉,是否下令免除其家属为奴,并发还没收的财产?”
“准奏。朕很快将颁布一份诏令,进一步告诫司法当局要根据法律判决,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禁止在惩处时株连犯人的亲属(重大的叛逆罪除外)。因为这些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lún_lǐ。”
这些措施,实际上是朱高炽亲身经历了他的父皇朱棣当年方孝孺案件中的“诛你十族又何妨”,还有“鱼吕之乱”中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残酷暴政之后,早已经在心里酝酿很多年了。
此外,朱高炽还关心他父亲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所引起的黎民百姓的财政困境。
他颁布了几道诏令,取消皇帝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代之以一种公平购买的制度。
他还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特别使他苦恼的是人民的频繁逃亡,这种情况是农民无力付税和应付各种征用引起的——这是朱棣统治晚期的一个严重问题。
流浪在永乐晚期使国家丧失大量收入。
因此,朱高炽专门颁布一份诏令,要逃亡者重返故里,答应免除他们所欠的税,在他们所在地登记后另外还免除两年同样的税和劳役。
可以说,“文治武功”方面,“武功”虽然不及他的父皇朱棣,但是在“文治”方面,却远远胜过汉王,甚至永乐大帝朱棣!
这一点,朱高炽没有辜负他的父皇的选择,也没有辜负张皇后半生的成全。
在朝政上,朱高炽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史称“三杨”)辅政。
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
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可以说,在朱棣全面培养的朱瞻基,还有一帮热情洋溢的股肱之臣的辅佐下,朱高炽的大明王朝,朝着新欣欣向荣的方向前进。
而张翠云,这个惯于政治争斗和使用心术的人,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她现在的路只有一条:永远寂寞的退出朱高炽的人生舞台,进入后宫做一个不问世事的深宫妇人。
当然也有别的选择。
但是她敢去想么?
然而,对于朱高炽的“仁宣之治”最为忌惮和忧虑的不是张皇后。
北京的这一切深得人心政策措施传遍天下以后,远在山东的汉王更是愁眉紧锁。
他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员和旧关系不断活动,去探听口风,就算那些当初和汉王十分亲近的臣僚,都对待汉王十分冷淡。
“王爷,这朱高炽真是有高人辅佐,这样天下归心,四海升平,我们找不到理由起事啊?就算我们不要理由,硬要造反,只怕也没有人愿意来响应我们,到时候真的是孤掌难鸣啊。”
温哈喇王子忧心忡忡的说。
“不要着急。总会有漏洞的,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总是有办法可以等的。”
汉王沉着的说。
此时,在汉王府邸的吴婳,每天都心急如焚。
对于北京的消息,她只能通过紫嫣私下告诉她一些。
汉王现在和她势同水火,不再往来,但是也没有过分为难她,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空气一般的存在。
她再也没有收到小神鸟的来信。
这是令吴婳最为着急的地方。
过去了这大半年,朱瞻基是到一定会给她写信的。
但是她没有收到信,只能说明,温哈喇王子把信给她截获了。
她也没法去问温哈喇王子要呀。
更加令吴婳着急的确是,她没有办法将这一切传递给朱瞻基,告诉他,不要在来信了,因为他写给她的信,每一封都会落入敌人之手。
她好着急,却无计可施。
汉王现在的表情阴沉的可怕。
她再也见不到那个曾经愿意为了她放弃一切放弃皇位之争的深情王爷。
现在的汉王,忽然变得更加阴狠可怕,就像他当年一样处心竭虑的非要夺取天下,让吴婳的男人——朱瞻基,给她俯首称臣。
有时候,吴婳有些后悔,都说真相是残酷的,当初她为了让汉王对她彻底死心,才不惜去刺激她。
谁知道下药太猛,竟然把汉王刺激得如此疯狂。
不过唯一的安慰是,汉王虽然跟吴婳水火不容,但是对于紫嫣的态度,却忽然变得180度大转弯。
也许,看透一切的汉王终于愿意听从吴婳的建议,“惜取眼前人”?
最近一段时间,汉王天天都往紫嫣的凝翠轩里跑。
此刻,春意正浓。凝翠轩里春宵一刻值千金,汉王把紫嫣压在身下,在狂风暴雨之后,温柔
喜欢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