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既然你都知道了,那本王也不和你绕圈子了,其实你主要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杨诜一改刚才担心的样子,仿佛是认命一般。
李向没想到自己随口诈了他一下,杨诜就爆出这么大的秘密,立刻就开始思索他到底得罪的是什么人。
“怎么,这次大人没有猜到是谁吧?”杨诜觉得自己已经渐渐又掌握了主动,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李向没有理他,自顾自还在那里猜测着。说实话,李向一路走来得罪的人还真不少,不说那些因为李向的事情丢官罢职之人,单单是和朝廷中的苏威一系、宇文化及一系的官员们就有着生死大仇。
苏威因为李向查办了洛口仓仓守的事情被杨广训斥,后来又善做主张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同样是被李向破坏掉。前不久李向在龙门城定亲,苏威还以朝廷的贺喜史的身份前来祝贺。
可偏偏这次龙门城又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反贼头目,弄的苏威根本都么有怎么露面,匆匆便返回了江都。
回去后正好赶上杨广因为江南朱粲的叛军的事情大发雷霆,本来派去的来护儿向朝廷发来了增兵的请求,说朱粲叛军已经成了燎原之势,要不赶快制止的话,将无法收拾。
其实杨广也挺可怜的。一个素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三征高丽,出兵塞外,开凿运河,震慑四方,那一件事情要是放到后世的雄主身上绝对都是旷古烁今的功绩。
可惜他就算自己浑身都是铁,也打不了几根好钉,手下人太不给力了。都不用去说武将们,单说朝廷中那些重臣,一个个平日里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致使杨广的思维依旧停留在全国一统,天下太平的地步。
要不是烽烟四起实在瞒不住杨广这个皇帝的话,估计手下那些大臣们到现在都不会和杨广说实话。就这每次杨广问起乱民叛贼形势如何时,还有人要把烽烟四起的民变说成是纤芥之疾,麻痹了这位帝王。
直到来护儿的奏章放在杨广面前,杨广好长时间都不敢相信,江南的一个屠户居然可以纠结起十余万的人马来造他杨二的反。等回过味来,杨广彻底暴怒了,原来这天下已经千疮百孔了。
最让他生气的还不是这些造反的人,而是朝中那些成日里歌功颂德的士大夫们,难道打碎王朝灭亡了,他们就能幸免于难吗?杨广实在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看着来护儿思路清晰的战报,杨广敏锐的发现,这天下乱民其实不是人家有多大本事,如果他杨广能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些事情的话,他绝对有能力将这些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也不会有今日之恶局。
可大臣们一个个装聋作哑,合起伙来就将这个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在鼓里,放任这些反贼做大,终于酿成了今日的恶果。
如果说各地蜂拥而起的反贼是大隋王朝身边的一个个炸药包的话,那点燃这些炸药包,并且让帝国直接变得千疮百孔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杨广最信任的这些臣子们,是他们纵容了这一切的发生。
怒,震怒,怒极之后便是抱负,赤果果的抱负。
第一个倒霉的便是苏威。
确实也挺够倒霉的,杨广这边刚刚生气,他就从龙门回来了,而且还赶上了上大朝。
朝堂上的苏威并不知道江都发生的一切,只听到杨广在上边问臣子们江南朱粲为何迟迟不能消灭,难道他们真的有那么多兵力吗?
苏威还很谨慎没有第一个发言,而是用眼角余光看看其他重臣,他发现今天大家好像商量好一般,不管杨广说什么,做什么,都全部成了没嘴的葫芦,一声不吭。
等了半天别人说话而不得,苏威又想到在龙门没有受到李向的重视,心里便打算接着这次机会好好在杨广面前说说李向的坏话起码叫李向不死也脱层皮,恶心恶心他也好。
于是苏威光荣的成为了杨广下手的第一个目标。本来杨广还没打算动他,毕竟苏威是朝堂上少有的几位高官之一。哪知道苏威一点儿都不懂的收敛,居然在俩护儿战报都放到皇帝桌子上时,还大言不惭的说江南朱粲只是小麻烦,根本没有多少兵力。
最后还好死不死的在杨广面前说来护儿无能,连这么支小小的叛贼都消灭不了,干脆直接让他回京,另派人前去吧。
杨广已经忍耐不住了,但他作为一个帝王,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情,即使现在苏威已经不再适合担任朝廷高官了,杨广也没打算就在着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儿将他免职。
只是杨广实在没想到苏威居然自己作死到这个程度,告来护儿刁状也就算了,还好死不死的又说起了李向。最后用到的结语是:“向拥兵自重,有列土封疆之患,恳请陛下先放下江南纤芥之疾,调重病围剿李向,保东都百里之地平安。”
不好了,苏威这次是真的完蛋了,这不是杨广一个人的想法,下面那些大臣中聪明之人凡几,谁都知道苏威已经触动了杨广的逆鳞了。
且不说江南的事情苏威在歪曲事实,单单对李向的诬告就可以叫杨广把他杀掉。李向是谁?朝堂上这些家伙们可都深有体会,去年一年间,只要和他作对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这还不说。李向在这一年里给朝廷,给杨广私人运回来多少钱粮?
民部尚书前不久才刚刚和杨广提过,说李向仅仅河南郡一地运来的钱粮就相当于这几年国库的四分之一。这是个什么概念?全
喜欢隋唐大主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