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允炆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他自己知道只有手上有绝对的武力才能保证自己政权的安全。至于这些什劳子登基大典,什么强调即位合法性的东西,其实都是扯淡的。
你看历史上自称自己是“周公”,要去辅佐朱允炆这个“成王”的朱棣,他的即位哪有合法性可言?最后不还是按照历史管理演一个戏,三次以后照样登基么?
但是既然合法性都在自己这一边,这个登基大典如果不做也有些太莫名其妙了。所以朱允炆也在收到朱元璋死讯的第一次朝会上,在凤阳定下了一个登基大典的时间。
“詹尚书,这礼部的折子,你先看过了么?”朱允炆倒是没急着去了解折子的内容,反而是去问起了詹徽,他有没有先看过这份折子。
“回皇上,这份折子臣是看过了,但是臣总是觉得,礼部的折子上写的这个礼仪,目前的局势下不是那么的适用。”詹徽听到朱允炆的话,马上不慌不忙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白,只要不是大事,基本上朱允炆都会先问问内阁的看法。所以他每次在要上禀某份折子的时候,都会仔细的去看一下。
“皇上,臣觉得现在边关爆发叛乱,朝廷之军费或许会像无底洞一般。皇上同时还向填塞大明宝钞之漏洞,国库之银……”
朱允炆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稍微抬了抬手示意詹徽不用再说了。
就刚才的功夫,朱允炆大概看了下礼部折子的内容,发现礼部所定之礼,与后世《明会典》上所记载的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礼无太多出入,唯一的变化就是这次的礼典则更加的奢华。很多地方的礼具都选择了能在短时间只能筹备到的礼具中最好的。
毕竟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天下保守战争之荼毒,没有那么多的银两去办一个奢华的登基大典。而现在天下基本上算是太平,北方的叛乱也没有怎么成大气候,更何况还有将门之后李景隆率精兵平叛。礼部尚书李原名是觉得这叛乱估计也在数月之内就得以平定,所以将这仪典铺开。
但是李原名哪知道朱允炆的打算,这次派李景隆出征,就是为了狠狠的打一次黄子澄的脸,根本就没有指望李景隆能打个胜仗,平定叛乱回来。
“朕也觉得,现在北边尚不安定,还有些藩王没有发作,但是暗地里有所预谋。”朱允炆他作为一个后来者,是知道后来的变数,也知道自己这次派李景隆去北边,基本上是肯定败军而归的。所以战争肯定还要继续的打下去,军费要靠国库去支出。同样大明宝钞的信用还要用国库去挽回,不过大明的岁入明显是不可能将这两件事同时做的尽善尽美,而朱允炆又不想在这两件事情上分出个先后。
“这登基的礼典,告诉礼部还是从简为妙吧。”朱允炆随手把礼部的折子丢在了桌上,面无表情的对詹徽说。
“臣遵旨。但是,皇上,那这仪典,哪里需要稍微修改?”詹徽点头的同时,问起了朱允炆仪典的哪里需要修改。
“这规格,不得超越高皇帝之礼。所用礼具之质量,不必以奢华为目的,更不必为威风而铺开。中规中矩就好,朕也不需要这登基大典的威风来显示朕登基的合理。悠悠天下人之口所说,皆为一家之言,更何况质疑朕的,还就是那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这公道自在人心……”朱允炆很无所谓的说到,“尤其是朕的那个十三叔,说有奸妄蒙蔽朕,若要这次登基大典做的极度铺张,岂不是正好中了朕那十三叔的下怀?”
詹徽站在那里一直是在很仔细的听着,但是听到这里的时候不仅一个哆嗦,仿佛有一阵穿堂风吹过一样。
朱允炆这不经意说的话,进入了詹徽的耳朵之后,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詹徽从这番话中,听出了朱允炆要对礼部动手的意思。
“皇上,礼部这……”詹徽有些忐忑的开了口说,虽然君王所最禁忌的,就是来自臣下的揣测和猜读。但是现在詹徽却知道朝堂已经经不起一番清洗,现在整个朝堂的体系,已经是伤痕累累。虽然现在有些大臣倒向了藩王那边,但是不论怎么说朝廷还能在这些立场不同的大臣的合力下继续运作。但是要这批大臣被清洗,留下空位,那么整个朝廷必然要停摆,甚至于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
朱允炆摇了摇头,他知道詹徽的意思,也知道自己刚才无心所说在詹徽的理解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礼部那边,就按照朕说的,这么去传旨下去吧。”朱允炆没有回答詹徽的问题,因为他确实因为詹徽的揣测,感到了不快。所以他也不想回答詹徽的问题,免得让詹徽有这个揣测上意的习惯。
“臣遵旨。”詹徽也看到了朱允炆的脸色不是那么的好看,不仅在心里给自己捏了一把汗——刚才真的是太冒险了,皇上也知道其中关节的,我为什么要那么说呢。
“几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禀么?”朱允炆看了看詹徽,也知道他懂了自己的意思。毕竟能在这个位置的,自然都是聪明人。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发现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再要说了。
“皇上,臣等已无事要禀,还有些折子需要皇上亲自批文的,臣等回去之后再行整理,给皇上送来。”詹徽在刘三吾被免去内阁首辅之后,临时承担了首辅的责任。
“那四位爱卿先退下吧,云奇,准备下,午膳后摆驾国子监。”朱允炆挥了挥手让詹徽四人退下
喜欢建文大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