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平原上,烈日当空。
一阵鸣号声响起,引起烈日下对峙两军的动作。
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时185年,凉州边章、韩遂声讨宦官为由,集羌、胡、汉三族之兵合计十五万起事,号‘铁羌盟’,打进了陕西渭河流域,“三辅”郡,一时声威大震,引起朝野震动。
在朝大将军何进急调东中郎将皇莆嵩为主将,中郎将董卓为副将,起兵五万镇压判乱。
双方大军,会战于陇西。
随着鸣号响起,位于南侧的叛军左冀羌族大军如潮水般向汉军杀来。
羌、胡两族向来以马上功夫见长,每有交战,必是万马齐出,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击垮敌军。此次陇西会战于皇莆嵩、董卓率领的汉军,亦不例外。
又是鸣号响起,铁羌盟左冀的胡族骑兵,随着鸣声,杀向汉军左军。
中军,则按兵不动。
几万骑兵在这陇西的广阔平原上奔腾,无数的马蹄踏在地上,引起地表的阵阵震动。
皇莆嵩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镇压黄巾军更是屡立战功。但面对这数以十万计的骑兵如此汹汹的来势,却还是第一次,虽然敌方两冀大军距离已方大军还有千步以上距离,却还是不由得为之一震。
‘早闻西域各族铁骑之勇远过于本朝军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如此威势,又兼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却教我军如何胜得。’皇莆嵩心中不禁大为唏嘘,大是后悔当时起兵之时,不该妄自自满,言道只需五万并州董卓兵,便可破得铁羌盟叛贼。
“传令左右华雄李催二军,各自准备迎敌,定要杀退左右敌军。”
身旁传来发令声。
皇莆嵩侧头看了看并驾于其左侧的董卓。
本次带军迎敌,名义上是皇莆嵩为主,董卓为副,但所起之兵,皆为董卓手下。起兵之后,皇莆嵩却发现,董卓手下众将,却根本不买他这三军主帅的帐,任何行动,未得董卓点头同意,休想动得一兵一卒。一路行来,真正拥有指挥权的,却是这名义上的董副将。
董卓身材高大,貌甚威武,孔武有力,皆传有万夫不挡之勇,且治军有方,手下之并州兵,骁勇善战,加之常年与西域各族交战,对此浩然骑兵之势,早就习以为常,故来犯敌兵虽气势汹汹,却不论将卒,不见丝毫慌乱之相。
‘若是冀州兵,此刻只怕早已有所慌乱了,好一个董卓!’以皇莆嵩之才,也不得不佩服董卓治军之术。
对于董卓,皇莆嵩倒是有一些了解的。
董卓是凉州临赵洮郡人,与皇甫嵩本是大同乡;但出生载豫州颖川郡轮氏县;父亲在该地当县尉,主管境内的治安与兵役。董卓生下不久,便被父亲带回凉州,和羌人混在一起。那时候羌人已经占领了凉州不少地方。董卓天性好斗,力气不小,会骑马,又会左右开弓,喜欢腰挂双弓。
自为汉将以来,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靠军功累积,官至东中郎将。自领兵以来,凡于异族开战,必身先士卒,与战士同战,加之其吃住皆与军中士兵同等对待,故一直深得军心,西域各族,虽民风强悍,董卓却鲜有败绩。
唯一的一场大败,却是败于黄巾军张角之手。后皇莆嵩闻当时军中士兵说:“董卓见所敌之黄巾军,皆为布衣百姓,所持武器倒有一半是各类农具,不忍杀之,乃引兵退。”
左右两军的华雄,李催部,得董卓命令,各自催兵迎击。
左军领军之将,身高九尺,身宽体阔,手持一柄长刀,正是董卓手下头号猛将华雄。
华雄军前进百步,华雄手中长刀高高举起,所部嘎然而止,停驻不前。
对面羌部骑兵,距其已数百步之遥。喊杀声惊天动地。
华雄面不改色的高举长刀,看着眼前惊涛拍浪般涌来的羌部。“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心里默默的计算着两军的距离。
待算至两百步,手中高举长刀向一指,大喝道:“兄弟们,随我杀!”其声高扬,对面如山喊杀声,也不能将其喝声淹没,身后将士,立即尾随其后,纵马杀出。
两军开始交锋。
华雄所引一万五千兵,号称为重甲骑兵。军中兵士,皆以重甲附身,防守能力及强,军士皆手持长枪,且每动必整列出击,故虽其灵动性远不如羌部的轻骑,但攻击力又较羌骑为强,以彼对羌,正应了以拙胜巧。加之华雄勇猛过人,手中刀起,必见血光,当者必亡。一对接,便如利箭穿心般,杀入羌军,将羌部军队形冲散。
羌部前军,立即死伤无数。
敌人排山倒海般的功势,为之一窒。前排羌军与华雄一接触,立即人仰马翻。造成后续羌部功击中断,羌部虽骁勇,也是再也无排保持队形。
前军受阻,欲待策马回骑,后方已军又正策马杀来,立即造成羌部的混乱。
铁羌盟中军,两人并骑于前。一汉人打扮,一民族打扮,正是边章与韩遂。
边章看着已提前交接的羌部与华雄部,眉头紧锁,“久闻董卓军英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领军那手持长刀的九尺大汉,便是号称董卓第一猛将的华雄吧。真是冲阵杀敌之将材,姚衔指挥的羌军,有点乱了。”
“董卓长年与匈奴、鲜卑等各部族交战,且多有胜绩,其军之勇,自然名必无虚。但边将军岂可小视我方姚衔的羌族,别忘了,羌族战士
喜欢鹰翔三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