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龙牙门目前的人口标准,最多也就是一个中县,连上县都不够资格,但朝廷却将其定格为望县,可见对龙牙门的重视程度,这说明整个县城有很高的潜力,暂时人口规模还很小,但很快,就会有很多人会涌向此处定居,人口突破一万户也不是不可能,而一万户的人口规模就能够符合望县的需求了。
除了龙牙门县,临近的马六甲县,还有涨海县也都是上县的规格,以后极有可能继续升格,成为紧县和望县。
而这几块相对独立的县城,未来也要组建全新的郡,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南洋郡,郡治放在中间的龙牙门是最合适的。
也即是说,地理位置极佳的龙牙门,不但已经成为规格很高的县城,很快还要成为南洋郡的郡治之所,组建全新南洋郡的讨论已经开始了,朝廷在人选方面还没有定下来,所以,先单独成立几个县城,并派遣官员去治理。
待后续反馈之后,再决定让谁来做南阳郡的郡守,很大的可能就是从几位县令之中选择。
龙牙门距离大唐最南端的崖州和交州有几千里的海路,算得上是孤悬海外的飞地,若要牢固的统治这里,就必须在这里驻守一支威力强大的武装力量,靠海的领土自然用水军最有效了,有了强大的水师才能在整个很关键的海域占据优势。
这是李安所提出的海上贸易航线的很重要的一环,现在已经做到了,海盗也清缴的差不多了,整个航线的三分之一路程都安全了。
但更远的地方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待着李安的大唐船队,下一个支点是狮子国附近,哪里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是南亚次大陆最南端的突出部,也是海上贸易航线非常繁忙的低端,所有大唐与大食国的贸易船只,几乎全都要在这一区域停靠,然后在补给之后,继续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虽然这一区域没有狭窄的海峡,船只完全能够避开,但这个时代的海船都太小了,吨位显得不足,速度也很慢,如此,携带的生活物资很快就会被消耗完,这就需要经常靠岸补给,而这一区域就是最佳的中途补给站,在这里补给之后,可以沿着直线向马六甲开进,或者向大食国的港口开进,若是中途不在这里停靠,则很有可能会发生水源枯竭的惨剧,从而造成船员的死亡。
总之,不论如何,南亚次大陆南端的这一区域,是所有海船都绕不过去的坎,必须经过那里,并且稍作停靠才可以。
所以,在大唐这个时代,对于海上贸易来说,南亚次大陆南端的重要性与马六甲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尽管这一区域没有狭窄的海峡,船只可以离的很远经过,但补给的急迫需求,让所有船只都必须在这里经过并停靠,从而也使得这里的商业逐步发展了起来,成为相对富裕一些的地区。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大唐必须涉足的地区,若是能够控制这一重要区域,将对海上丝绸之路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一区域,也是除了马六甲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区域。
而大唐要控制这一区域也并不困难,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小国林立,而在南亚次大陆的南端,同样也是小国林立,如此多的小国,力量显得很是分散,根本就没有实力对抗大唐帝国,所以,想要拿下是不困难的。
下一站是哥谷罗国,位置还处在马六甲海峡附近,距离南亚次大陆的南端还有数千里之遥。
从哥谷罗国出发,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沿着海岸线,绕一个半圆形抵达狮子国附近,其二是直接向西,直达狮子国附近。
这两个选择各有优劣,走沿海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补给,能够经过很多小国,但坏处是要多走两三倍的路程。
直达的好处是距离近,可以较快的抵达目的地,但坏处就是中途没有丝毫的补给,一旦速度行进太慢了,就容易出现食物和水源不够的情况,会比较危险的,而去,也不能经过沿途的小国,与这些小国谈论合作的事情。
在抵达哥谷罗国之前,李安就在思考路线的问题,是一个一个小国的经过,还是直接千万狮子国。
当然,同样思考这个问题的大唐官员也有很多,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支持走沿海,有的支持直达。
支持走沿海的官员,都是一些相对油滑的官员,喜欢一路蹭吃蹭喝的,而支持直达的官员,则相对更正直一些,希望能快些打通丝绸之路,让这条道路造福大唐和全世界的百姓。
李安思考再三,并与众多官员进行了一番商议之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也就是兵分两路,一路沿着沿海的线路拜访沿途诸国,而另一路则直接千万狮子国。
部分官员走沿海,李安则率领主力直达狮子国,因为狮子国附近的重要性,在抵达狮子国之后,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离开的,所以,最终这支走沿海的船队,一定会与李安的主力汇合的。
比如,在马六甲附近的时候,李安就停留了几个月,任务主要是为了消灭海盗集团,同时,也是为了搞清楚当地的状况,为大唐帝国控制这一区域做准备。
那么,在抵达狮子国之后,李安也要面临同样的任务,也要着手准备控制这一区域,除了要说服诸小国与大唐合作之外,还要找到可以供唐军兵马驻守的重要位置,就像马六甲入口的龙牙门一样。
也许在南亚次大陆附近的土地都有主了,但只要是大唐帝国需要,就算有主的土地也
喜欢盛唐不遗憾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