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映的“爱乐之城”,无疑是蓝礼最为喜欢的电影之一。
这部作品讲述了塞巴斯蒂安和米娅两个梦想者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个梦想着复兴爵士,一个梦想着成为演员,意外摩擦出火花坠入爱河,后来因为生活压力所迫,一个选择无奈妥协一个选择痛苦坚持,他们依旧互相扶持互相深爱,却因为对梦想定义的分歧而渐行渐远,曾经的美好渐渐消逝在璀璨星光之下,深爱彼此的两个人也就遗憾地擦肩而过。
尽管最终两个人双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已经物是人非。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关于达米恩-查泽雷自己的回忆、关于蓝礼的经历、关于每一个梦想者的故事,那些挣扎和痛苦、那些坚持和执念、那些妥协和放弃,蓦然回首,总是忍不住想,如果自己没有向生活低头,那么梦想与幸福是否可以两全?童话故事的玫瑰色生活是否可以成真?
电影之中,达米恩-查泽雷给予了故事一个“卡萨布兰卡”式的结局,塞巴斯蒂安守在自己的爵士酒吧里演奏钢琴,然后米娅回眸一笑地停下脚步,最后携伴转身扬长而去,为他们的故事画上了最后的句号,“世界上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
那一刻的心碎,盛满了达米恩所有不切实际的美好浪漫,同时也点缀着达米恩来自现实生活的痛彻心扉。
行云流水的叙事、流光溢彩的画面、唯美动人的情感,还有达米恩一贯的节奏控制,如同旋律般地调度镜头和掌控剪辑,一气呵成的美感洒落在电影里的角角落落,不仅仅讲述了故事,最重要的是再次让人感受到了黄金时代歌舞电影的魅力,那种韵律、那种潇洒、那种曼妙,在利益至上的当代电影市场里,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正在灭绝,隐藏在画面里是一颗对电影的深深热爱。
就如同一个美好到令人不愿醒来的梦境。
蓝礼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甚至比“爆裂鼓手”还要更加喜欢——与电影本身无关,而是与达米恩编织出来的梦境有关。
“爱乐之城”是关于梦想本身的、关于电影的、关于生活现实的,蕴藏了太多太多属于达米恩自己的真情实感,而那种情感是真挚而诚恳的,就如同“爱疯了”一样,每帧画面每句台词每个瞬间,都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2016年九月,“爱乐之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之后,不仅为女主角艾玛-斯通赢得了最佳女演员奖杯,而且一举成为颁奖季的头号种子,在漫天漫地的赞誉与欢呼猛进地朝着奥斯卡小金人全速前进。
与“艺术家”、“鸟人”等作品一样,“爱乐之城”将视线放在了好莱坞自己身上,并且呈现出了黄金年代的美好与辉煌,这对于奥斯卡学院评委们无异于最美好也最动人的存在,他们的“自恋”让自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这部作品,伴随着颁奖季的深入,作品呼声不降反升,浩浩荡荡地朝着历史记录的新高全力冲刺着。
事实也是如此。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等等十四项奥斯卡提名,追平了影史奥斯卡最多提名的记录,当之无愧地成为自“泰坦尼克号”以来最成功的奥斯卡作品,即使放在历史长河里,也能够强势前列,不可阻挡的声势真正达到了巅峰。
如此声势到底多么强大呢?
在颁奖季的影后争夺战之中,“第一夫人”的娜塔莉-波特曼和“她”的伊莎贝尔-于佩尔(i)始终遥遥领先,艾玛-斯通仅仅只能排名三号种子而已,而且差距非常明显,各大权威榜单的赔率之中,都可以从数据看出鲜明差距,一直到金球奖为止都是如此。
然而进入第二阶段之后,颁奖季却风云突变,艾玛一路逆袭、一路飙升、一路反超,携带着“爱乐之城”的强大声势,连续反超两位强有力竞争者,以难以想象的强大呼声,最终成功地在奥斯卡一举登顶,毫无悬念地成为历史上第三位1980年后出生的影后小金人得奖者。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爱乐之城”也将完成横扫——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等六座小金人,在颁奖典礼当晚遥遥领先,除了最佳剪辑奖意外被“血战钢锯岭”拦截之外,其他奖项基本都没有意外发生,全场都在等待着见证“爱乐之城”登顶封王的时刻。
的确,“爱乐之城”摘下最佳影片小金人了——只有三分钟不到,然后奥斯卡颁奖典礼历史上的最大乌龙就诞生了,颁奖嘉宾宣布了错误的答案,真正的最佳影片得主是“月光男孩”,修正结果之后全场哗然。
为什么呢?
“月光男孩”之所以能够爆冷,与历史、社会、局势等等都息息相关,最直接的案例,2003年三月份举行的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时时刻刻”与“钢琴家”才是最大得奖热门,但一个月前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却彻底改变了局势——
依旧按时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成为众矢之的,被北美狂热舆论骂到狗血淋头,所有观点都坚持认为奥斯卡应该取消颁奖典礼,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战争的强烈抗议,而“反战”也在过去四个月时间里成为颁奖季主旋律。
最终,“芝加哥”击败了强劲对手,登顶奥斯卡最佳影片,跌破了所有专家的眼镜。
同
喜欢大戏骨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