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常青自历史文献中也曾听说过,宋代每十里设一邮亭,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各地的官道星罗棋布、四通八达。所谓“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宜驿分明”是也。如今看来,果然不假。他毅然拒绝了方腊的笼络,也不再易容成先前的虬髯大汉的模样,飒然离了姑苏古城,辗转向西方而行,前往京西南路的太和山。
太和山,即后世的武当山。其实宣和年间宋廷所辖疆域分二十四路,其路之统治机构主要有转运使、提点邢狱、安抚使三司,简称漕司、宪司、帅司,分掌一路财赋、狱讼、兵防。此外还有提举常平、茶马等司,总称监司,不过在监司中负统治一路主要职责的是转运司。京西南路中最重要的城市便是邻近太和山的襄阳府,又称襄州。常青没有忘记周侗临终前的嘱托,决意上山探访一代宗师张三峰,好有个交待。他自在姑苏天庆观前赢了黄如意一方,受赏一百两纹银,按理说不至于十分穷困,但此刻依然是一身破旧短衫,一路上没少遭白眼,被人视作乞丐。其实他并不吝啬,途中见到孤苦无依的百姓,经常解囊相助,以致囊中所剩无几,然而他处事豁然,毫不介意。
太和山位于襄阳、樊城之西的均州西南,为道教名山。东汉以来,即有道人在山上结茅为庵,潜心修炼。太和山道教得到帝王的推崇,乃始自唐初贞观年间(627-649),当时遭逢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简到太和山祈雨灵验,后在灵应峰敕建“五龙祠”。唐初,不少修道之人认为太和山是“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故又名“武当”。真武又名元武,古代“元”与“玄”通,因而亦称玄武。相传黄帝时,玄武神为太阳之精灵,托胎于净乐国王的善胜皇后。皇后怀孕14个月,生下太子时瑞云覆殿,异香浓郁。净乐太子15岁离家远游,遇玉清尊者授无极上道,并嘱他前往太和山修炼。唐·至德到大历期间(公元757年—779年)又建“太乙”、“延昌”等宫观。便在北宋时代,宋真宗为避赵玄朗的名讳,改称玄武为真武,并敕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其后建筑不断,不过常青知道,在自己所处的时空尚无玉虚宫、元和观、紫霄宫等后世著名的宝殿。他自小生长在武当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中,因此这里可谓他的故乡。如今到了山下,一种奇异而复杂的情绪不禁油然浮上了心头……是啊,命运多么的玄妙,如今的自己,究竟算“重游故地”呢?还是算访古探今?
此刻尚未到卯时半,旭日初升,他信步在山脚下,左右瞻顾。毕竟相差了近千年,虽无法辨别后世自己与父亲居住的小村庄确切所在,仍是留恋忘返。是的,居所、房屋、建筑风格虽大相径庭,但陡峭的山势与山川溪流的分布却大同小异,依稀可以辨明方位。他回忆起儿时熟记的《自均州由玉虚宿紫霄宫记》这篇由明代文人王世贞所创的古文,情不自禁的吟道:“山之胜亦若驰而舍我,独峰顶苍白云冒之,倏忽数千百变。乔夭得雨,秀蒨扑眉睫,以此自愉,适忘其湿之侵也……”
未曾吟颂完毕,却听得后方有一名操北方口音之人鼓掌笑道:“好,好文采!紫霄乃太和之主峰,山势峻险,水木秀明。太和者,真武之山,四神之北位,呈龟蛇之象,性属水,无愧中原之名山啊。莫非兄台业已登上峰顶一览胜景?”
常青回过头去,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名身着灰色短袖的中年男子,身侧却还有一名打扮成富家公子哥儿的俊秀书生。这中年男子须发略呈金黄,碧眼阔鼻,相貌虽不似中原汉族男子,但一口北方官话却着实标准,且举止儒雅,颇有大宋才子之风采。至于其身侧的公子哥儿,凭借常青在21世纪看了诸多古装影视剧的丰富经验,一眼便识别出此人分明是女扮男装。此女芳龄在十八九岁左右,容颜秀气,俊美脱俗,眉宇间与那中年男子颇有些相似之处。尤其是一双碧眼,蕴藏着一股天生具有的媚态。她手摇一把折扇,模仿公子哥儿的派头,好奇的打量着常青,似乎是见到常青衣衫褴褛,顿时心生鄙夷,“哼”了一声,别转开头去。
常青正待回应,却听得身后传来了阵阵嘈杂声,似乎有许多人争相赶至山下。不消片刻,只见诸多手执各式兵刃的江湖豪杰络绎不绝的匆匆而来,竞相朝着紫霄峰的上山路径而去。这些人中,有绿林打扮的豪客,亦有举止斯文的文人,也不乏奇妆异服的头陀、女子,更有许多道士。常青心知有变故发生,面上却没有流露出来,向着先前称赞自己的中年男子一抱拳道:“不敢,阁下谬赞了。先前在下所吟之文,实为友人所作,在下如何有这等文采?”
那中年男子饶有兴趣的上下打量了一番常青,微微一笑道:“兄台不必过谦,你我也算是一见如故,不如去左近的茶肆小叙片刻,如何?”
常青知道在左近的山脚下有一家简陋的茶肆,也心知肚明这二人身怀绝艺,当下欣然应允。那少女在一旁顿时圆睁杏眼,嗔道:“爹,这叫花子脏兮兮的,咱们别理他,哼,还没有找到那可恶的小贼呢,一定上山了。爹,咱们还是快些上山吧,省得那帮混蛋捷足先登。”
常青心中一动,猜测山上的变故可能与张三峰有关,有心打探,听了那少女的讥讽,也不生气,径自朝着茶肆走去。那中年男
喜欢气吞山河水浒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