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的战斗,抵消了日军五十个小时的努力!
现实很残酷,不但撕碎了一切美好憧憬。还让上原俊次郎大佐开始怀疑。是不是上天在跟日军作对。
不然的话,为什么会突然刮起那股逆转战局的东北风呢?
对神明的敬畏没有让上原俊次郎惊慌失措,反而让他冷静下来,不被情感左右,让理智决定行动。
不管大佐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把挨揍趴窝的十多辆咱式主战坦克抢回来!
命令部队撤退之前,上原俊次郎呼叫了炮火支援,让台北县板桥市的炮兵对日军装甲战线与空降兵防线之间的区域进行炮火压制。剩余的坦克与战车在步兵掩护下撤退时,大佐还留下了一个排的侦察兵。
目的只有一个,不让空降兵靠近那些被摧毁的坦克。
不管怎么说,在“四代主战”量产之前。幻式仍然是日本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上面的很多电子设备不但大陆没有,美国也不见得有。
这些电子设备不一定受到彻底破坏,也就有可能落入敌人手里。
更重要的是,那十几辆被穿甲弹打中的坦克说不定能够修复。不是动o式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主战坦克就一定要让士兵去冒险,而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作战守则明确规定。受损坦克都得抢回来!
勤俭节约,也是日本军队的“光荣传统
作为资源匿乏的岛国,即便在鼎盛时期,日本军队也非常节约,而且这股劲头往往细致入微。
举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步枪口径都在八毫米左右。比如美国的…“加兰德是七点六二毫米零点三英寸、德国的毛瑟瞅七点九二毫米、英国的李一恩菲尔是七点七毫米零点三零三英寸、苏联的莫辛纳甘是七点六二毫米。只有日本的三八大盖是六点五毫米。
不是说,日本生产不出更大口径的步枪。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业水平,生产六点五毫米子弹的难度比生产七点六二毫米子弹的难度还大一些。在大战爆前,部分七毫米口径的三八式步枪出口到墨西哥,证明日本有能力生产更大口径的步枪。
将口径缩小到六点五毫米,就是为了节约!
日本是一个既没有多少铅、又没有多少铜的国家,连铁矿都不多,而步枪子弹的弹头主要就是这三种材料。
问题是,这种节约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仍然用三八大盖来说,缩小口径后,为了确保射程与威力。不得不采用长枪管,结果是初太高、弹头过于稳定、停止效果不好、杀伤力非常有限。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游击队战士往往挨了一枪之后还能战斗,如果换成中正式或者其他”大口径。步枪,那就不容乐观了。
抢救受损坦克,除了勤俭节约之外,在战术上也有必要。
和平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保有大量主战装备。即便日本财大气粗,一心扶持以三菱重工为核心的军工企业,也只采购了一千辆比式。比起生产了数万辆的下刀、上万辆的,龄与下的、哪怕是美国与德国的“豹”2,的式的这点产量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比大陆的铜式还要少得多。
不管是马上开工生产、还是从其他部队调用,运往前线都是件麻烦事。
部队要想在战场上迅恢复战斗力,最佳办法就是把受损的坦克抢回来,修好之后继续使用。
为此,第七师第7后勤团的第2整备营是一个专门的装甲抢修营。
即便在和平时期,该营的三个坦克支援中队都配属在坦克团,与坦克团同吃同睡,以便随时为坦克团服务。
在战场上抢修坦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别说抢修,仅仅为了靠近那些受损坦克,上原俊次郎大佐就让第7炮兵团两个营的数十门羽式自行榴弹炮持续炮击半个小时、消耗炮弹数千枚,还呼叫了两次空中支援,让美军战斗机投下了几十吨炸弹!
即便如此,的式装甲抢修车靠上去时二零九高地上的迫击炮仍武表了“抗议”。
那不是迫击炮,那是打不死的小强!
所幸的是,内式装甲抢修车用的是式主战坦克的底盘,算得上皮坚肉厚,加上炮击让空降兵的侦察兵无法靠近,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炮弹,所以那几门八二迫对装甲抢修车的威胁并不大,只是让后面日军步兵不得不拉开距离。
在阵地上抢修肯定不行,能把趴窝的坦克拖回来就算万幸的了。
考虑到空降兵不会善罢甘休。上原俊次郎不但把装甲抢修车派了上去,还安排两介,连的步兵在后面构筑防御阵地,把剩下的几辆坦克与战车摆在防线后方充当移动火力点,为每个排配备几名侦察兵。
只要空降兵
大佐还有一丝幻想,如果能借此机会消灭空降兵的有生力量,说不定能计划在天亮前占领二零九高地。
只不过,幻想就是幻想。
如果上原俊次郎只会幻想,也不可能成为日本陆自三个坦克团长中的一个。
不管怎么说,他不会忘记,把日军从大湖村赶出来的不是空降兵步兵,而是那几辆该死的主战坦克!
更该死的是,下令撤退的时候,上原俊次郎还不清楚那边到底有几辆坦克!
有人说是四五辆、有人说是**辆、还有人说是十多辆。
一个排、还是一个连、或者半个营?
如果是一个排、还有胜算,如果
喜欢乱世英雄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