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袁应泰还是颇有能力的。在与熊廷弼等人商议过后,袁应泰便发出公告,召集辽东大小粮商到沈阳聚会。
在等待粮商到来的同时,袁应泰还派出心腹之人,四处打探,把各个粮商的底细盘查的一干二净。
目前,辽东最大的粮商有三家,铁岭李氏、通州李氏、以及佟氏。这三家掌控了辽东粮食买卖的六成以上,每年都要从关内运进大批粮食。因为家大业大,这三家卖起粮食来,还顾点颜面,盘剥不太严重。
至于剩下的其他三十多家粮行,就和这三家不一样了,这些粮行都是卫所的军将所开,为的是盘剥士卒,卖的自然是本地粮。大斗进、小斗出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面对这种情景,袁应泰有点作难。
三家大粮商中,铁岭李氏是前任辽东总兵李成梁家族,李家曾一度把持辽东所有的挣钱买卖,如毛皮、木材、马匹等等。现在李成梁虽然死了,其子李如柏也自杀了,铁岭更是被建虏攻破,造成李家声势远不如从前,可百足之蛇死而不僵,这曾经的辽东第一豪门,也不是自己想动就动的。
通州李氏,袁应泰并不知道通州李氏的底细,可一个关内粮商,竟然能千里迢迢的把粮行开到辽东,而且是从李成梁时代延续下来,这里面的水该有多深?!
至于剩下的佟氏,佟氏是本地人,倒也好拿捏。可佟姓是辽东大姓,子弟为官、从军者甚重,这万一……
袁应泰思前想后,只得把目光转向那三十多家小粮商上,准备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反正,皇上图的是在辽东推行粮食供给制,也没想着把这些粮商怎么着。而三大粮商家大业大,顾忌也多,料他们也不敢和皇上拧着来。
主意打定,袁应泰就开始收集那三十多家小粮商的罪状,什么打架斗殴,什么打死婢女,什么盘剥乡里,各种各样的罪名都有。如果是官身,还有贪污公帑什么的在等着。反正有句古话,叫什么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史,袁大巡抚就和这些人对上了。
可就在袁应泰忙得不可开交,想赶在与粮商见面之前,拿到粮商足够的把柄的时候,那些粮商却出人意料的屈服了。在三大粮商的掌柜带领下,辽东近四十家粮商一起向袁应泰输诚,愿意无条件的配合官府,在辽东推行粮食配给制。
袁应泰有些纳闷,可一打听才知道,粮商输诚并非有诈,也不是这些粮商觉悟多高,而是不得已为之……
原来,在袁应泰收集粮商罪证的时候,那些粮商已经察觉不对,想要反抗,可又听见一个消息,让他们坐立不安。经略府发出公告,要选派精干人员分赴辽东各地,宣扬粮食配给制,使辽东军民共沐皇恩。
那些粮商背后的家族,都是辽东都司的官员,他们对下盘剥,凭借的是官府名义;而与上峰对抗,凭借的却是卫所世袭下了的军户。如今,经略府使出釜底抽薪之计,怎不让他们心慌?无奈之下,只有向袁应泰输诚,保住自身官位再说。
袁应泰高兴极了,连忙跑到经略府感谢熊廷弼援手之功。
“……袁大人有所不知,这布告不是我发的。”熊大人一脸苦笑,对袁巡抚的感激愧不敢当。
“啊?”袁应泰傻了,那上面可明明是经略府的大印啊?难道是说?袁应泰上下打量熊廷弼,难道辽东经略换人了不成?
见袁应泰不解,熊廷弼一阵苦笑,“袁大人就没有看看布告上的官印,有何不同之处?”
袁应泰一愣,连忙要来一份布告,仔细一看,才发现官印印鉴上明明白白写着大明辽东经略府政治署。
“政治署?”袁应泰一愣,才明白过来,参谋署、政治署、后勤署是经略府下属的三大机构,也各有印鉴。只是机构初设,外界并不熟悉其印鉴,便误以为是辽东经略关防。
明白自己以讹传讹,闹了乌龙后,袁应泰老脸一红,却又问道:“政治署有主官了?怎么没看到邸报啊?”
“没有,”熊廷弼摇了摇头,却道:“这枚政治署的官印,一直是李泽(书友祗风提供)掌管的,这布告也是他发出的。”
“李泽?”听到这个名字,袁应泰也是一愣,却不好置评,只好呵呵一笑,掩饰过去。
原来,李泽表字子渊,乃是丰城候李环幼子,深受李环宠爱。前些时,皇上下旨,诏令勋贵子弟到辽东军前效力时,李泽便自告奋勇,首先响应,从而受到皇上嘉奖,亲命为政治署幕僚。而政治署一直没有主官,这李泽便以皇上亲封名义而执掌官印。
见袁应泰不接自己的话头,熊廷弼便明白过来,对方这是不愿开罪一个简在帝心的勋贵子弟,便苦笑道:“这李泽,虽然做事莽撞点,却也颇有才干。本帅正想上疏为其请功,袁大人要不要附署一下。”
袁应泰一愣,却道:“……如今辽东大局已定,粮食配给制正当推行,我等不如联名上书,奏明此事始末,也好让皇上得知此事。如何?”
熊廷弼点头应诺。
※※※
“这个李泽,倒也有着几分聪明,竟然能想出这釜底抽薪之计来。”朱由校看了看辽东送来的奏章,点头称赞道。
“嗯,有功就要赏。”朱由校想了想,便提笔写到:“李泽献策有功,赏勋爵,进辽东经略府政治署主事。”又想了想,觉得李泽做事不顾上司体面,擅自行事,殊为不当,又写道:“令丰城候李环写信,告诫李泽,
喜欢明风万里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