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成品出来,效果总的来说墨斗还是比较满意,转轴末端连着微压弹簧,弹簧末端牵住指针,鼓车运行的时候,轮轴除了带动测距轮组、也同时带动着这2组测向轮组,直接把相对于初始地点的方向和距离变动量化了出来。
接下来就可以更进一步……
指针直接连上笔墨。
用的是鸭毛、羽杆。
说白了就是西方的羽毛笔,那玩意儿中间是空的嘛,里面灌进浓稠墨水,在墨液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强的双重影响下,墨水平时往下滴漏的速度尽量降到极限,仅在接触纸张的时候把墨水“吸”下来。
其实也算不上吸,就是顺便着往下“带”,只是纸是木头做出来的嘛,木材纤维结构都是管状,只要沾到水源、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就可以源源不断往里吸。
也是为了生存嘛,植物不进化成这种样子,生在干旱地区连着四五天不下雨就直接枯死了。
这倒是方便了墨斗的加工,反正只要选到了吸水能力足够优质的纸张和粘稠度适中的墨水,光靠指针的偏转力就足够诱发油墨晕开。
笔墨纸全部摆好,推着车子走,路线轨迹的变化,包括距离、高度、方向,都会直接反映在纸张上。
简单来说就是——自动绘图。
这可比之前走走停停目测风景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实际试验了一下……
起码能用。
问题不少。
最大的一点,车不能停……
墨水是一直往纸里面渗嘛,停太久了一个地方墨迹就会相当溶,在纸面上晕开形成一个超大晕痕,地图观感极差。
其实本来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机器的东西,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人脑那么只能。
这台车子,充其量就是“反映位置变换指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反映不了“当前所在场景地形”的。
画出来的,是一整片“墨印”。
坡度陡的地方、因为走起来慢嘛,墨迹会更深;相反的,平缓的地方走起来快墨迹就更浅;
是靠这种墨迹的深浅来表现地形变换。
只上色,不描边。
而且是所有地方都上色。
这种涂抹型地图,看起来观感真的是糟糕到难以想象,直接弹开到眼前往太阳那边一摆,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瞬间跃然纸上……
放桌上看?
就是一团黑,其他什么鬼都看不出。
还是得人工操作一回做点“美工”活儿,把这种高度和坡度变换用一种普通人能看懂的行事描下来。
总的来说,这东西也不能算很完善,但毕竟冷兵器时代嘛,也不能强求太多。
要是用现代技术,羽毛笔换“3d”打印那就好多了,成品出来直接就是通用的地形图,就跟微缩模型一样,连“地图”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的幼儿园孩子看了都知道这地方该怎么走了。
不过能到现在这程度也确实不需要自行车了。
只是这玩意儿毕竟是墨斗自己改良出来的,没有配方,陀螺仪横杆又做不到那么完美、弹簧驱动力矩误差也不能完全抹出,自己用没事儿,想达到系统标准?
反正内丹是不可能往上安的,只能自己推着走。
好在墨斗是个近战肉,力量不怎么样吧体质还不错,负重高,这又是木质结构,稍微做小一点是可以收进背包的,不会影响带其他东西。
那就留着呗,以后碰上迷宫了直接掏出来往外一摆,闷着头往前走一段,瞬间就知道该怎么破解了。
而且就算不走迷宫,这东西在平原地区也挺好使。
绘图经验来的是真快。
就直接推着往前走,一片区域一片区域描,一张纸瞬间就铺满了,刻度清空再换纸继续走,边走边把刚才“画好”的做个加工。
平原嘛,根本不需要对着太阳看高度——反正都一样。
只要轮廓就行,那不直接往上盖一张硫酸纸临摹就好?
能走到的地方都不用管,中间空着的没晕到墨水的,就那么几种可能,上不了的山地、下不了的湖泊、穿不过的大树。
就这几种可能,一个个往里套嘛,哪怕自己人没到那儿,看见那种一整片黑里突然一大片地方遍布孤点那不明显就森林了?
一大圈空白、旁边牵出来四五条蜿蜒曲折的曲线,那不就是一个湖?曲线都是河道咯;
孤立封闭圆环、边角极度曲折,墨迹深浅逐渐递进加黑,明显就是岩壁。
不成片的星点,某一个方向上墨迹明显更黑——资源点嘛,会晕出一片那是墨斗蹲地上捡资源,墨水自己往纸里不断渗晕出了一大片。
都不需要去记刚才是怎么走的,拿到墨迹图直接抬手就能描。
边间资源边绘图,两边不耽误,等于白拿一系生活经验。
直接这么描,系统给的绘图经验也不少嘛,系统评的精准度也有80以上。
要是太低了,70都不满的,那估计就是有些地方图标给摆错了……
轮着来嘛,一个不对换一个,换上去一看,68变72,诶,对了!
一个一个改,瞬间就到80+了。
能到80的精度,就可以去官府刊印。
拿出去卖当然没戏,很多玩家都追求完美,地图精度不到98他们一看就说“这是垃圾”,再便宜都不买。
反正墨斗做这个也不指望拿出去卖,就混点儿经验加点儿属性。
要卖其实也能卖出去,
喜欢网游之以诚服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