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卓四年五月,这份万言书流传至河南时,被“鸿鹄”发现。报到时任河南巡抚地李卫之处,李卫闻讯立刻扣押了十数名传抄此文的官吏及士人,同时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入京师以呈御览,只是到了这会儿,此份“万言书”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有心人地推动下,民声鼎沸,流言四起,一时间朝野上下都被这份“万言书”所震动。官场、民间都瞪大了眼要看一向自称“不以言罪人”的远卓帝要如何处置此事。
江苏巡抚郭璞是已故两江总督郭琇之子,生性刚直,酷肖其父,是胤祚最早收入门下的奴才之一,算得上天子门生,向以敢言而著称,在各地任职期间曾参倒了无数的贪官污吏,即便是他的顶头上司也没少被郭璞所参。若不是胤祚护着,以郭璞闯祸的本领早就该回家吃自己地去了。郭璞是敢言,但这份所谓的“万言书”却并不是出自他的手笔,作为胤祚最早的得力手下之一,郭璞虽然甚少见到胤祚,可书信、奏折却始终没有断过,就算对于胤祚的任何决策有所不解,郭璞也只会照章执行之后再以密折地方式上本发表自己的看法。绝无可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实际上,此份“万言书”一出来。郭璞就已经上本自辩,直接否认了此“万言书”是出于他的手笔。
愤怒?那是自然的事情,被人指着鼻子臭骂一通谁能不愤怒,只是愤怒却解决不了事情。这一点胤祚是很清楚地,而胤祚更清楚的是这股思潮或迟或早总是会来的——要变革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事情,变革革的是那些官吏们的利益,那起子官员们明面上不敢反对,可私底下不搞些小动作是不可能的事情。说起来这股歪风早些暴露出来也是件好事不是吗?至少比等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上马之后再来个大爆发强得多,只是该如何解决此事却很是棘手。
解决的方法不是没有,实际上还现成得很,依大清律法,遇到此等乱议时政,无君无父之举者不外乎两招——一是查,无论是明查还是暗访,总要查个水落石出;二是杀,无论是谁,只要是跟此案有牵连地一律杀之。只是如此一来,一场浩大的“文字狱”只怕就要在胤祚手中诞生了。
胤祚清楚的记得前世那个时空里雍正、乾隆都没少干过类似的事情,人是杀了不少,书也烧了不少,可并没有真儿个地解决问题,只是将矛盾掩盖了下来,等到清朝势弱之时,来了个总爆发,各种起义之类的事儿层出不穷,朝廷困顿不已,以致于原本强大的清朝陷入了动荡之中,间接导致了清末时期被列强打得落花流水的局面。
装成不知道,不加以处理也不成,别说如今民声鼎沸容不得胤祚去装傻,便是朝中众臣也都在观望着胤祚的一举一动,若是装作不知,胤祚地威信丧失事小,改革受阻事大,而这是胤祚绝对不想看到地结果。
难,实在是难,杀不得,放也放不得,怎一个“烦”字了得。如何妥善解决此事着实令胤祚伤透了脑筋,自打接到李卫送来的“万言书”及郭璞地自辩折子之后,胤祚已经想了两天了,也始终没想明白该如何应对此事,即便是那起子军机大臣们也都意见不一,或是言杀,或是言缓,莫衷一是,不但帮不了胤祚的忙,反倒令胤祚更是烦心不已。
拖是拖不下去了,此刻为着这份“万言书”的事儿,朝中众臣、各地督抚所上的本章早已堆积如山,当然,大多都是表忠心之外,呼吁严查此事的,说来说去都没什么好的见解,朝堂各部的正常运作反倒因此而大受影响,再这么拖下去,胤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就得扫地了。
远卓四年五月初十,内廷传出明诏:五月十二日朝议,商榷“万言书”之事,诏令百官各自建言,满朝文武闻风而动,各自密议不已,朝堂一时间风云变幻,人人都期待着朝议时好生表现一把。
远卓四年五月初十酉时正牌,一身青衣小帽的胤祚领着清松等几名大内侍卫悄然出宫,在大街上混在人群中晃悠了一阵之后,径直向因伤在家养病的军机大臣林轩毅的府上行去,也不走正门,悄然从林府的后院小门进入了林府……
喜欢十龙夺嫡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