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宝鼎急不可耐,倒不是他眼高手低。好高鹜远,而是时间不等人。现在他没心思去做具体的事,他只想凭借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背后的实力尽快上位,撂取大权,以便从制度上和国策上进行矫枉,使得帝国在建立之初就走上正轨,偏离原来的历史轨迹,不致于在短短十五年内便灰飞烟灭。
华阳老太后倒是“积极”配合。硬是逼着秦王政给宝鼎封了个伦侯。结果形势再度脱离了秦王政的控制。
宝鼎做了伦侯,拿到了主爵中尉这个实职,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马上就向咸阳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水潭里连丢两块大石头,掀起轩然大波。一个是立后立储。这种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倒好,急吼吼地冲进了后储之争,还举着大旗要宣战,不知死为何物的野蛮人啊。还有一个就是打匈奴。谁愿意与匈奴作战?找死啊?嫌命长啊?又是宝鼎,估计等不及要为父报仇了。你要报仇便罢了,还拖上整个大秦国。不满意宝鼎此举的比比皆是。都等着看笑话,更有人暗中诅咒,恨不得他死在大漠,从此消失。
如果任由宝鼎这样横冲直撞乱打一气,后果难以预料,但坏事肯定比好事多。秦王政果断出手,用一池泉水暂时稳住了这头疯狂的野牛。但更糟糕的事生了,宝鼎的才智远远过了秦王政的预料。他要培养一咋。自己可以牢牢控制的宗室鼎柱,而不是培养一个威胁自己王位的可怕对手。
未来的宝鼎到底是秦王政的股脑之臣,还是阴险狡诈的敌人?从目前形势来分析,成为敌人的可能性更大。咸阳有楚系在其中推波助澜。志在把宝鼎打造成秦王政的敌人;咸阳的老秦人因为对大王缺乏信任。他们也会有意识地阻止宝鼎靠近大王,以免遭受池鱼之灾。
秦王政辗转难眠,天亮后鼻与宝鼎进一步深谈,打算全面试探一下。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要么放弃宝鼎,以免将来成为敌人,引起血腥大风暴,让王国遭受重的;要么继续培植宝鼎。
昨夜他就意识到双方在国政上的分歧很大,但因为是泛泛而谈,没有触及到具体方面,今天他就要具体谈谈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宝鼎字里行间清晰地表露了他的治国思路,他认为“以法治国。”依靠严刑峻法在现阶段的确可以增强国力,但一旦大秦统一了天下。这种治国思路就不行了。中土饱受了六百年战火的摧残,生灵涂炭。天下苍生深受其害,他们盼望着和平,盼望着安居乐业,所以大秦的治国思路要改,而最佳办法就是实施“仁政”以“无为”治天下。
“以法治国”在王国财富的分配上就是“国富民弱”再以“无,为”治天下就是“国不与民争利。”民富则国强。
秦王政尊崇“法治。”当然不能接受宝鼎这种治国思路。其实这两种治国思路在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屡有争执,双方针锋相对,有时候甚至引暴力冲突。这两种治国思路都没有错,就看何时用,怎么用用得不好则弱国亡国,用得好就能富国强国。
秦王政很失望,但他看到了宝鼎那颗忠诚于王国的拳拳之心,他决意培植宝鼎。宝鼎还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改造,去锤炼。
“寡人再给你安排一位师傅,以后你就跟在他后面勤奋学习
“谁?”宝鼎好奇地问道。
“韩国公子非。”
韩非?纬非要做我的师傅?我的师傅是韩非?宝鼎当即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喜欢大秦帝国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