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秀洵的眼睛看着不远处的城门,里面就是刚才激战的地方。心里想到的确是身边的徐子陵。自己这次来投靠少帅军,似乎有些唐突。寇仲看中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养马还是武功少帅军中肯定能有一席之地。但是徐子陵能不能接纳自己,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的性格一直是淡泊平和,男女之事似乎并不放在心上。还好刚才见面的感觉,自己在徐子陵心中还是有些地位的。鲁妙子大师说的对,人生一世活得就是一个心态,为什么不能随心而为呢?
接收到好兄弟源源不断传来的精纯真气,寇仲更加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徐子陵的功力又有所精进。这肯定是石之轩的功劳,但他的功劳显然不止于此。李子通竟然是他亲自出手除掉,人头现在就在城门里的旗杆上挂着。而且他还通过徐子陵带回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李子通勾结倭寇,图谋天下。
石之轩出于一些特定的原因,一直在少帅军附近游荡。这里面多少和师妃暄及慈航静斋的剑典不无关系。无意中在东海郡撞上了李子通跟倭人碰面商议密事。不知道是这件事触动了石之轩的哪根神经,还是天刀宋缺出关的事情让他突然顿悟。反正立刻出手将李子通干掉,一同的两个倭人也没幸免。其中一个将军模样的人伏尸当场,令一个武士模样的人不知是何方神圣,居然在石之轩手下负伤而退,逃之夭夭。
知道这些消息以后,寇仲对东海郡里的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李子通勾结倭人的行为一定瞒不过,也没有必要瞒着东海军的高级将领。从昨晚那些人的反应就知道,大部分人都不赞成他的举动。因此李子通突然被人干掉以后,一片混乱。和倭人勾结,引狼入室只是无法对抗少帅军和江淮军强大攻势后的无奈之举,肯定不是多数的意愿。但李子通死后,又没人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领导大家继续据东海郡之险,于乱世中zhan有一席之地。继续和倭人勾结无异与虎谋皮。投降于少帅军,只是极少数人的意愿。其他人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表示出来。不战而降,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但是寇仲的现身改变了混乱的局势。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谁都明白,只要能够亲眼看到少帅军传说中的实力,跟着少帅征战天下,肯定比李子通有前途的多。
想到这里,寇仲终于觉得刚才的苦战还是有价值的。自己就不用说了,这还比不上金狼军一战凶险。殷希志虽然重伤,但是只要精心调养,是祸是福还未为可知。意外的还发现商秀洵的实力之强悍。一直停留在抵御四大寇的印像,加之清秀美丽外表,虽然知道功力大增,没想到还是小看了她。
现在就等东海军最后的选择了。结果无非是两个:最好是众将领基本达成一致,共同投向少帅军,不愿意投降的可以自行离去,归隐还是依附其他势力都无所谓。不好的就是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反而分裂成几派打了起来。
不管怎样,少帅军都做好了准备。投降的话,摆开了阵势接受。只等开了城门,进驻东海郡。内乱的话就强行攻城,里应外合之下,平定东海郡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在徐子陵的帮助下,长生气在体内循环往复的十八大周天之后城门终于有了动静。寇仲满意的挣开眼睛,看着东海郡。身后的三万大军足足等了一个时辰,但是没有任何将士表现出不耐烦地心情。军容之整齐令他十分满意。静如山,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很难。
城门缓缓的打开之后,首先出来的是东海军的军师童叔文,瘦小的身子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似乎有些不相称。后面是四位领兵的大将军,然后是一干文武官员约百人左右。
看到这个架势,寇仲就放下了心来。东海军已经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没想到一场大战竟会如此收场。寇仲没有任何动作,静静的等着前面的人走近。
童叔文在离寇仲约五十步的地方,示意所有人下马,然后继续前行到离寇仲约十步的地方停下。所有人跪在少帅的面前,童叔文带头说道:“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罪首李子通、李子元严刑重敛,民不堪命;取之尽锱铢,挥之如泥沙;勾结倭人,图谋我中华;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幸李子通,李子元兄弟二人皆伏诛于少帅之手。反观少帅军铁骑成群,车首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管仲乐毅,李牧白起,将相如云;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我等东海军将士愿择良木而栖,归于少帅军中,共图不世之壮举。”
寇仲不等童叔文说完,上前几步讲他扶起,提气开声说道:“东海军并非投降于我少帅军。皆因李子通勾结倭人,败我中华,为人神共弃。现两军合二为一,共御外敌。”心中却是没来由的一阵厌恶。;
喜欢大唐同人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