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日大法交替的在体内两套截然不同经脉体系中游走,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随着内力的集中,气势也加速攀向顶峰。跋锋寒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斩玄剑的角度、速度。希望在和长冢繁雄刀剑相交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长冢繁雄紧盯着跋锋寒手中的斩玄剑,不放过每个细小的变化。表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是惊异不已。上次交手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这次看跋锋寒提聚气势的速度就知道,他的功力又有长进,远在自己想象之外。
刀剑终于相交,就在这前一刻。跋锋寒突然想起徐子陵所说的话,找到了那“遁去的一”。
寇仲赞许的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将最高指挥权交给宣永,和徐子陵两人后退一步,静观局势的变化。
在大战即将爆发的一刻,天气却是出奇的好。万里晴空,风很柔和,云也不多。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今天是个十分适合春游的日子。那样的话,占据对面大片的空地的就不应该是江淮军,而应是拖家带口,出来游乐的彭城百姓了。
谁说身为大将军,就不能有轻松写意的一面。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宣永把这些杂念抛在脑后,开始认真地投入到战争中去。
阚陵虽然名声不及李世民、杜伏威等名将,那是他没有机会尽展自己的才能。李世民的大军刚到彭城城下,大战还没开始的时候,宣永就拜托洛其飞把他收集的所有江淮军将领的资料送到了自己桌上。这两天宣永仔细的研究了阚陵在江淮军中的成长经历和指挥的所有大战。可以说阚陵是江淮军中的第一干将,唯一能与他媲美的人不是杜伏威而是他们称为小将军的王雄涎。江淮军从中期起,大小战斗依靠的几乎都是大小两位将军。杜伏威的才能不在打仗,而在治军。他能将整个江淮军从散兵游勇带到纪律严明。又能倚靠重用辅公佑、阚陵和王雄涎这样的人才,做到人尽其用。
李元吉只知道他率领的江淮军在人数和战力上都占优势,但阚陵这样的大将不可能看不出少帅军和江淮军的软肋分别在哪里。双方第一次交手,阚陵就动用了他前军旗下几乎所有的士兵。看来他是打算一有机会就和少帅军硬拼了。
少帅军的战略思路十分简单,这场仗时间拖得越长,对少帅军越有利。杜伏威和宋家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在后期发挥出决定胜败的作用。相信以少帅军目前的实力,李元吉没有可能速战速决的攻下彭城。宣永要做的就是在拖延时间的同时尽量的减小少帅军的消耗。
江淮军的战鼓声再次响起,冲锋的号角声也同时应和着。主帅阚陵身前的大军开始缓缓向前移动。这组大军全部由步兵和攻城兵组成。前方十排士兵举着几乎有一人高的盾牌护住自己和后面的士兵,身后是五排约五十架井阑,再后面是携带者攻城车、投石机和云梯等各种工具的攻城兵。最后压阵的是人数约两千人的朴刀兵。
各种指令如流水般从宣永处发出,通过传令兵传达到彭城的各个角落。强弩兵首先在城下集结完毕,登上城楼占据的最有利的地形,只等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城下待命的第一梯队是弓箭手。强弩实力虽强,但使用的弩箭供应不很容易。因此当敌人穿过强弩兵的攻击进入弓箭手的射程时,就该轮换兵种了。
弓箭手后面是查杰和杨彤率领的骑兵,弓箭手上到城墙后他们就要时刻准备出城干扰敌人。让攻城车、云梯这些近距离的工具不能轻易的靠近城墙。
骑兵后面是城内的投石车,与城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石头有足够的路线越过城墙,飞到城外。
专门负责在城墙上守备的工事兵正把石头、毒烟、水和木材等东西紧张的运上东西两侧的城墙。并在两侧架起大炉子,准备将运上的油和水烧沸备用。
阚陵的大军持续向前推进,走出约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大旗左侧的骑兵开始行动,保持原有的距离,慢慢的跟在前锋队伍的后面。江淮军最常使用战马,属于江南的品种。并不是十分高大,不善于冲锋,但是在长途跋涉方面十分优异的表现。但是现在这组骑兵使用的战马,身材高大,步伐有力。应该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从北方带过来上等战马。阚陵在安营扎寨后,休息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开始第一次进攻,恐怕和这些善于冲锋不善于跋涉的战马不无关系。
第一组大军推进到五百步的距离,进入到强弩手的射程范围。负责指挥强弩兵的将领看了看宣永,宣永摇摇头示意继续等待。
敌人继续推进到四百步的距离时,宣永终于打出放箭的手势。强弩如流水般的离弦而出,铺天盖地的向江淮军射去。双方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手。
;
喜欢大唐同人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