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散的清兵在太平军的前后夹击下很快就放下了武器,只这一路,太平军就抓住了七千多清军俘虏。李成平对自身负伤一人,击毙击伤五人,俘虏一千多人的战果感到很满意,能够在第一次野战中就战胜清军,给以后的战斗开了个好头。
李成平带着战士们押解着清军一路向镇江而去,而此时罗大纲的主力却还是没有停止攻击。镇江城北、城东清军是镇江清军主力,其大营已经被击破,现在只剩下城南、城西清军,罗大纲领军马不停蹄的向这两部清军发起进攻。等到李成平押解着清军到达镇江城的时候,罗大纲击破城南、城西清军大营的消息已经传来。只半日时间,镇江清军环城七座大营尽数被破,清军水师独木难支,也不得不撤离。
罗大纲奇袭清军大营实在是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北门外清军大营迅速崩溃,而当北门清军大营崩溃的时候,镇江清军其他部队却还是没有反应,太平军如秋风扫落叶般的将镇江清军一扫而光。不得不说,绿营兵实在是烂透了。
整个战役,太平军只死伤一百来人,击毙清军近一千,俘虏三千,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彻底稳定了镇江局势。要说整个战役有什么遗憾,就是没有抓住清军提督邓绍光及总兵音德布,清军高官们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同时他们逃跑经验无比丰富,不走山谷,只走平原,那是逃得飞快啊。镇江捷报传到天京,东王喜出望外,镇江保卫战不仅消灭了近万清军,稳定了镇江局势,同时也减轻了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压力,太平军东线局势好转。
镇江守将罗大纲在五六月份就屡次挫败清军进攻,六月底升为殿左五检点,这次彻底扫除镇江清军,东王及天王大喜过望,罗大纲得以升为冬官正丞相,进入太平军决策层。
不得不说,在太平天国早期,只要有战功,没有关系也能升官很快。罗大纲尽管不是拜上帝教骨干,1851年投入太平军时才是个军帅,但是由于他屡立战功,到了1853年七月就已经是冬官正丞相了。打了这一仗,罗大纲升了官,手下这一群军官也跟着升官,由于在这场战役中良好的表现,还没有招满兵的李成平又升官了,升为了师帅。
当然,由于太平军主力西征、北伐,东路太平军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使得镇江太平军既不能获得援军,又由于粮食等物资的匮乏不能扩军,根本无力东征、南下,地盘不能得到扩张。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即使有罗大纲这等猛将坐镇镇江也不能彻底改变镇江局势,只能维持局势的稳定,导致镇江太平军始终得不到扩充。
由于以上原因,即使罗大纲升为了冬官正丞相,他手下的兵力也还是四五千人,手下军官带的兵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李成平即使升为了师帅,也还是只能统领两个卒。不过,由于有了投降的数千清兵,李成平倒是有机会将他不满编的两个卒招满。
镇江保卫战中被俘虏的清军都是绿营兵,老兵油子很多。李成平在截击清军溃兵的时候还感觉有不少好苗子呢,他本来想在清军中就将兵员招满的,可是等到李成平到俘虏营里挑人的时候才发现以前想的太乐观了。
绿营兵虽是召募,但是兵源不行,因为它是国家召募,凡当兵者,一切由国家供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吃皇粮”。那时候良家子弟很少当兵,所以满清绿营兵的兵源很成问题:首先,读书人是不当兵,这个不用说了;其次,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当兵,只要生活过得去,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有口饭吃就不会去当兵的;再次,城市里的商人、手工业者也不当兵,手工业者都有自己的手艺,靠手艺吃饭,商人们经商,走南闯北,到处见过一些世面,脑袋灵活,也不愿意当兵吃苦;最后,游手好闲的混混过不下去了一般就去当兵。
因此,当时的主要兵源是游手好闲的混混、各行各业的破产者,他们把当兵作为生存的手段。这些人在军队管理严格时,还能遵守军纪,但是清末绿营已经彻底腐化,军官们忙着吃空饷喝兵血哪里还有空严格管理士兵,导致绿营兵军纪败坏,成为社会上的毒瘤。道光时清军的军纪就已经极坏了,那时候就有人说绿营兵“聚赌宿娼,勒索陋规,*百姓,违禁犯法,无所不为。官欲查拿,即鼓噪欲变”。同时,绿营军中官兵大量吸食*,军中充斥着烟鬼、赌鬼,军事训练松弛,一触即溃绝不是偶然。
李成平在俘虏营中看的就是老的老,小的小的绿营兵,强壮者看着就不似好人。李成平只挑了十几个年少的便不得不败退。最后,李成平还是到乡下去招满了人。
部下终于满员了,李成平就必须考虑军官的问题了。两个卒长的任命还好说,张旭和雷虎在训练、学习、战斗中的表现还可以,他俩又是兄弟们中除李成平之外最有威信的,李成平任命他俩为卒长也能够服众。李成平准备任命另外两个两司马陈晨和李志成为同卒长。陈晨在学习上比较有天赋,若是有参谋长职位的话,李成平觉得他是兄弟们中最能胜任的,现在只能叫他暂时负责训练、学习。至于李志成,李成平觉得他各方面比较平庸,很认真、负责,是个当军法官的好人选。
李成平又综合考虑了兄弟们的意见及战斗、训练、学习情况,分别任命了两司马和伍长,队伍终于整合完成了。李成平心里松了口气。
镇江保卫
喜欢1852之中华再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