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定了定神,思索一番,这才想起来武宁县大名鼎鼎的“李家双杰”来。
“李家双杰”乃是武宁县灵泉镇员外郎李东生的双胞胎儿子,一人名李观海,一人名李观山,今年都才八岁,是武宁县文人们争相传颂的一双天才少年。
以前李家兄弟的天才之名只在灵泉镇内广泛传播,真正让这对兄弟名声大噪的还是去年夏天,当时大学士张有志领命捉妖,途径武宁灵泉,作为灵泉镇最有名望的的李东生自然摆酒招待。
席间李东生有意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推荐给张有志,张有志看兄弟俩也是聪慧可爱,很是欢喜,便以酒为题让二人作诗,兄弟俩也确实聪明,半盏茶的功夫便都出诗一首。
二人的诗词虽然稚嫩,却对仗工整,颇有意境,李东生便亲自挥笔在纸上写了“李家双杰”四字以示嘉奖。
从此“李家双杰”的名声便在武宁县传开了。
“传说李家兄弟一个善诗,一个善对,且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古之十三经也倒背如流,看来‘案首’就要从他们兄弟中选出了。”朱涵开口说道,语气里满是钦佩。
“不过众人传言罢了,我读了六年私塾方才看完《易》、《诗》、《书》、《礼》、《春秋》五经,具体内容到现在有的都还记不全,他们才几岁,我不认为他们有那么厉害。”陈七宝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说来这二人和他王家还有些渊源,王守业的二夫人王李氏正是李东生的亲妹妹,三年前王素还曾在王守业的家中见过这对兄弟。
看着兄弟二人不苟言笑的走了过来,王素下意识的点头致意,没想到这兄弟二人居然连眼皮都没抬便径直走了过去,这让王素颇为恼怒,心中暗暗苦笑,自己这不是犯贱嘛。
“王兄不必介怀,说不定今年的案首会是你。”范金铭看出了王素的尴尬,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的说道,丝毫不是调笑。
“能取得童生位我就已经知足了,案首倒是没想过。”王素报以微笑,说完几人便和众人一起继续排队等待进入考场。
在文院的门外有四名士兵站在那里检查考试随身携带的物品和考试的牌位,他们皆表情严肃,身上透着让人生畏的气息。
这种考试很少有人敢作弊,一旦发现今生都不能再参加考试,没人敢冒这个险,王素和几位好友先后通过检查进入了文院之中。
在九阳大陆,每个地方最宏伟的建筑肯定是当地的文院,下到私塾、各级行政单位里的文院,上到圣庙,无一例外,武宁县也同样如此。
进入文院便是广阔的广场,广场内假山绿色无一不有,比起县衙来的确是要气派很多。
担任本次考试的主考官一共三人,分别是知县赵志文、武宁县文院院长蒋智、济道府府院君穆尔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预防徇私舞弊。
在大唐,文院的地位极其特殊,它独立于军方和文官体系之外,并不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却又深深影响着大唐的方方面面,文院君的地位一般都高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虽然文院极少参与政治,可像今天这样选拔人才的考试他们是必须亲自把关的,而且还要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帝国的各方面人才都要由文院输送,他们在这方面不会有半点的马虎。
在考试之前最主要的就是拜圣人,这是每年考试前必须举行的项目,在府院君穆尔德的主持下,考生与数百名考官一起行了弟子之礼,参拜完毕便进入了真正的考试环节。
所有考房并排在一起,里面的空间十分狭小,王素按照考牌找到自己的座位,好在他的座位坐北朝南,太阳能够照进来,算是比较暖和。
考场有考场的规矩,一旦坐下就不能出考房,中途吃喝拉撒必须全在考房之中,一旦出了考房则视为考试终止。
王素坐在狭窄的考房内暗暗给自己鼓劲。
王素在考前已经做了几套往年的类型卷,感觉也并不是太难,有些不会的他还可以“内观”《文》书,有这个作弊神器在,王素并不担心自己考不上童生。
接到试卷以后王素大致浏览了试题,足足有五十页白纸,这种白纸的制作工艺极好,试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型。
第一块考的是墨义,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十三经的经义及注解做出简单的回答。
第二块是经贴,这一部分对考生来说既容易又是难点,它考的便是圣人的言论,故而经贴又叫做请圣言,容易在于只要熟读经书即可,难就难在经书实在太多,圣人言论太多,很少有人能够记全。
第三块考的是对对子,这种题型在往年并不多见,想来可能是府院君按照个人雅好添加上去的。
最后一块最能体现大唐的特色——诗词!唐人好风雅,最年轻的大儒李九道就是以诗词结文胆,传言他便是以诗神交古贤,耳濡目染,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突破成为大儒。
王素以前虽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可看着五十张试卷他还是颇为紧张,并未做过多的耽搁便开始答题。
王素在地球时虽然毛笔字也还算凑合,可如果让他用毛笔来写那么多的字就太难为他了,好在这个“王素”乃是书圣后人,才智虽然一般,却写的一手好字,王素在融合了他的记忆和身体之后也得到了他的书法,所以写起来并不是太费力。
前面的墨义和经贴部分对王素来说难度适中,大多
喜欢天下第二圣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