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原地广物博,人才辈出,文化源源流长。河南---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大禹降伏洪水后,在天下置九鼎,设九州,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省简称“豫”据《说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周易》*卦的第16卦刚好是“豫”卦。其卦辞云:刚应而志行,顺以动。《周易》曰: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利建侯行师。
西汉设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朝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将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2市及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
而今的河南,一样的名震天下,无论走到哪儿谁都知道河南:“河南人多”这就是对河南人简单而深刻的评价,重庆从四川划出后河南跃居全国人口第一。
在河南北边有一个古城,平凡的让人们已经遗忘的角落。
小城有“山”,两百来米的山坡,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烟雾缭绕的香火,以及从庙里传出的阵阵钟声,。小城也有“水”,一条小河从城西缓缓流淌过,经常都是干涸的,只有那一阵阵臭气从桥下飘来的时候,才能让人们想起脚下还有一条曾经直达天津的渭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我在今后的日子里,爬了n回山,走了n回的桥,也没有发现它们的名气和灵气。
刘铭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个普通又传统的家庭,一生出来似乎一切就已经是上天注定的了,老爸姓刘,老妈也姓刘我也只好无可挑剔的姓刘了。
虽然刘铭出生在小城,可是因为父亲早年在乌鲁木齐当兵,所以在刘铭吃奶的那段日子里就去了乌鲁木齐生活。据刘铭父母告诉他说,那时候因为老爸在部队管后勤,生活很是幸福,至于幸福到什么程度我是一无所知,没有一点记忆。就连以后再吃羊肉串和哈密瓜的时候,也分辨不出来到底和那曾经天天吃的、绝对正宗新疆羊肉串和哈密瓜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这假货一条街的年代也算是吃过正宗的新疆口味了。
直到5岁那年,才开始记事的时候,刘铭却已经和乌鲁木齐无缘。
刘铭的父亲因为转业,又回到了那阔别已久的家乡。一家人从乌鲁木齐连坐了几天的火车、汽车,回到这片阔别已久的地方,迎接刘铭一家的却是一间的黑黑的小屋,还是不属于自己的,找了好多地方才租到的。
刘铭的父亲叫刘合喜,母亲叫刘兰。这次转业也是出于无奈,在部队这个复杂的地方苦干多年,最后却由于政策的改变,已定的提干名额悄然泡汤。同样的回家,别人都是衣锦还乡,自己却是一无所有,空有一腔热血无处可用,心里无尽的感叹!而刘铭虽然年幼,还不太懂事,什么也不用操心,可是却知道自己远离了那些天天在一起的小朋友,远离了幸福,或许很长的日子里所拥有的只有苦涩的小屋。
安顿好所谓的家以后,刘铭被丢在黑暗的房间,父母自每天外出找工作。
部队和地方一样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还好刘铭的外婆家以前在小城也是一个大户,多少有些亲戚也颇有势力。经过一个姨夫的帮忙,刘合喜进了县政府,老妈进了县医院,后来才知道这个姨夫很是比较厉害的角色,正是小城的组织部长,风头正热。不过刘铭的生活并没因此而得到改变,除了吃饭的时间,只有晚上才能出来放放风,其他时间都必须被锁在房间里,现在想来当时跟蹲监狱一样。多年以后刘铭的母亲刘兰无意中透漏,如果不是为了刘家传宗,当年真想把刘铭这个累赘丢河里算了。
在这一年的8月,酷暑当头,刘铭父母的工作也逐渐稳定,而刘铭也忍不住自己的悲惨生活,终于向父亲提出强烈要求--上学。其实虽然刘铭没上学,可是母亲在家每天都教其识字,学习,只是他们觉得孩子年龄还有点小,又刚参加工作,学校离家比较远,所以一直没提这回事。在刘铭的强烈要求下,其实刘铭父母也早这心思。一边是为了提前出狱,一边是为了送到学校找人带孩子,就这样达成协议,刘铭终于有了自己的新生活新天地---小城第一实验小学。
刘铭这半路的学生连老师都还没认熟,县里新建了第二实验小学,恰恰政府给刘铭一家在政府后院安排了住房,二实小离政府没多远,全家通过投票决定,刘铭似乎当时被取消投票资格,就顺势转进了新学校。新家、新学校、新朋友。对小正需要接受新事物的刘铭来说也算是一种期待,
在刘铭眼里,同样在刘铭父母眼里,这新地方,虽然一样的老房子待遇却比前期的小黑屋提升了至少几个档次。
对刘铭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并且大院还住着不少陌生又新奇的小朋友。一回生两回熟,和院子里的几个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看电视,一起玩。
世界总是充满了矛盾,痛并快乐着,玩也需要付出代价,在刘铭的回忆中当年玩玻璃球,已经玩到了把跳棋也输光了,最后只好把棋盘也送给了人家的地步,当然,如果你有幸直接找到刘铭,估计该人非但不承认还会海
喜欢缘分的天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