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不知道奕詝这会已经到了养心殿,他还是聚精会神地批改这奏折。
而奕詝也是眼色复杂地看着这位苦逼皇帝——自己的便宜皇阿玛。
奕詝看到道光皇帝这样全神贯注,也就静静地站在暖炉旁。
大概有半个时辰,就在奕詝神游天外,想着怎样回到东北后,和胡紫雨在扒犁上,利用重力加速度好好地追求爽感的时候,道光开口说话了,“老四,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支一声啊?来,快到阿玛这里来!”
奕詝于是连行礼都免了,来到道光的左首,坐在炕沿边看着道光批改奏折。
奕詝看了一会儿,道光的批改方式,心里感到有些吃惊。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这个皇阿玛,竟然一直是从奏折里面挑一些微末之处进行批评和处罚。
这简直就是牛过去放跑了,虱子过去抓住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以后群臣给道光上奏的时候,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怪不得清史记载:初宣宗(道光)倦于大政,苦于章奏不能遍阅,振镛在枢府,乃献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宣宗从之。
意思就是说,道光皇帝每天要批阅这么多的奏折有些倦怠,曹振镛献计,认为现在天下太平,没这么多矛盾和问题,那些大小官员每天写奏折、提意见只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为民请命的声誉,皇帝只要在他们的奏折中挑出极细微的问题,他们就会害怕,因为他们会认为皇帝连这么细小的问题都察觉到了,自己这些可有可无的奏折肯定皇帝也是明察秋毫,就不会再写了。
其实曹振镛和道光帝是在和大臣们玩心理战,大臣们担心害怕,自然会减少上奏。
曹振镛的这条计策有什么效果呢?
史料又有记载:其嗣后章奏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及洪杨难作,互相隐讳,莫敢上闻。至于屡陷名城,始为奏达,皆曹振镛隐蔽之罪酿成之。阙风濡染,以至晚清之将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辙。
这样,虽然大臣们的奏折“无敢稍纵”,不敢多写、滥些,写也就是写些无关紧要的好事、吉祥事,而重大的灾难、变故臣工们却不敢写,这样导致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都没人敢上奏,在晚清养成了隐蔽不使上闻的风气,这也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垮台。
于是,奕詝立即在心里下定决心,如果自己当上皇帝后,一定不能这样累,一定要成立一个类似于参谋处的机构,帮自己处理这些国事。
早上的奏折已经批完了,道光立即扔掉朱笔,伸出手,让奕詝把他扶起来。
奕詝把道光从炕上扶下来,就跟在道光后面,慢慢渡步到窗子边,然后打开朱窗,阵阵冷风刮进来。
道光花白的头发也在寒风中嘚瑟不已,奕詝也明白了这位大清帝王的心态。
可是,明白归明白,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啊,哪怕你是帝王也不行。
接着,道光伸出枯瘦的手指,指着窗外的燕赵大地,缓缓地说道,“数九寒冬,天朗气清,大清内外,江山如此多娇,可是,群夷环饲,蠢蠢欲动,从辽北的庙街,到西南的乌斯藏,朕都明白,说实话,朕现在是一天皇帝都不想当了,可是,我不当谁又能当呢?现在传位给你老四,可是,老四,你准备好了吗?”
奕詝听到道光说这话,赶紧跪在地上,大声呼道,“儿臣不敢,皇阿玛,你现在福寿安康,圣明烛照,大清国需要您啊,您可千万不要再吓唬儿臣了,儿臣不禁吓啊!”
说完,就对道光连磕三个头。
而道光这次也没有让奕詝平身,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大清的江山万里,可是,罗刹人亡我大清之心不会死的,从世祖爷的雅克萨,尼布楚之战以后,可恶的老毛子总是得寸进尺,现在,在新疆,库伦,还有庙街,都有老毛子活动,杀我大清子民,掠我大清财产,这些朕也是清楚的,可是,朕却不敢行动啊。
我们三百多万满人取得了朱明王朝,现在在汉人的群围中生活,朕一直都如履薄冰啊,一旦动起来,朕不敢想象。不过,朕也相信,不到最后,汉人们是不会反抗我的,因为朕一直觉得,朕是善待汉人的。
好了,不说了。老四,你起来吧,朕问你最后一件事情,”
奕詝站了起来,看着道光要怎么问自己。
道光盯着奕詝的脸,说道,“你对罗刹人的春季攻势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奕詝听到这话,拿出一张大清地域图,然后,请道光移步到炕沿上,奕詝指着地域图说道,“皇阿玛,你看,这是我们大清所在的巴尔喀什湖,他有两条河流,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这里,我们将联合周围的民族,对罗刹人进行袭击,准确的来说,就是用罗刹人的人头换钱,儿臣决定,在阿拉木图建立卫**西北军部,号召这里的民族,凡是割掉一个罗刹人的人头,可以换十银元,十个,一百一十银元。上千个,则是一万五千银元……这样,在金钱的攻势下,罗刹人就会陷入到我们大清百姓的汪洋战争之中”。
道光听了,点点头。
奕詝又接着说到,“而且,现在罗刹国正和西边的土耳其为克里米亚
喜欢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