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nt-oration:none;line-;}.read-contenty:none;viy:hidden;}
却说张毅四人在堂内议论治国之道,张毅还没开口说话,关羽就已经憋的脸红脖子粗的,虽说他的脸色本就比常人红,但还是能够看出他此刻有些愤怒的。
关羽首先开口说道“吾常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即是君,受命于天,天下万物皆为臣子,君恩浩荡,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可做弃信小人,无义匹夫?”
张毅听懂了关羽的意思,关羽最重信义,认为忠君也要从信义做起,然而他却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天下是君的,而非百姓的,君是百姓之纲,百姓是君之子民,那么子民受到君主保护不受战乱,就必须天经地义的报答君恩。张毅心道“难怪关羽结识刘备后就死心塌地呢,一旦认君就绝不更改,即便君主有错他也不据理力争,只是愚昧的忠于君事!而且这关羽心中是没有国家概念的,他忠于君事,却不忠于百姓,不忠于国事,这是典型的封建思想啊!”
夏侯兰闻言有些难以对答,毕竟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言辞和思维还没有那么犀利,并且他也是深知周礼的,支支吾吾道“这,这,我说的不是背信弃义,而是主张德法并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大治就要依法而行,再以德治相辅,教导万民,引其向善,而后自主遵从律法…”
关羽道“以法为先易出酷吏,如今百姓苦悬,民不聊生,苛税重不可言,如何再受得起重典?”
张毅闻言不觉暗暗点头,夏侯兰的依法治国,德治相辅的思想正合后世法治思想,而关羽提出以法为先必出酷吏也是有道理的。
夏侯兰闻言又辩道“如今百姓苦悬,何人之过也?重苛典税又是何人之过也?”
关羽闻言戛然无声,他也是百姓出身,也深知百姓疾苦,也知道这都是朝廷之过,君之过,可是他脑海中的儒家思想却告诉他,免于战乱便是君恩浩荡。这时,他也倍觉矛盾,于是转头向旁边还未说话的张毅望去,估计是想让张毅替自己辩解一番。
张毅察言观色,当然知道关羽何意,于是笑道“两位所言皆有道理,深合我意,然在下有一疑问,还请两位回答…”
“请讲”两人不再辩论,同时说道。
“敢问两位,何为国?何为家?君重乎?民重乎?何为重?如将社稷比若高楼,谁为基?谁为梁?谁为顶?”张毅想要先统一了两人的共同认识,进而阐述自己的后世法治思想,于是一连串蹦出数个问题!
“何为国?何为家?”关羽闻言顿时愣住,儒家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只知忠于君便是忠于国,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定义,他只知世家大族累世传承,家族兴盛便是家,家族衰落家不为。
而夏侯兰却很快反应过来,道“人以群分,群以血缘聚以为家,封疆裂土,逐敌千里,便为国!”他始终还是受到法家思想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家族兴盛便是家,认为封疆裂土继承社稷便称国。
张毅转头看向关羽,见关羽闭口不言,于是说道“家非一人之家也,国非一人之国也。上承老人,中有夫妇,下接子女便可为小家,广结亲缘,血脉相聚可称大家。百姓为基,百官为梁,德法为顶,以为社稷,社稷稳则国威生,国威生则国土固,天下永固则为国也!家乃民之窝巢,国乃窝巢庇护,是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夏侯兰闻言,默默念叨“小家…大家…天下永固则为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慢慢陷入沉思…
关羽是寒门出身,自是没有什么大家族为靠山,也赞同这小家的概念,但是对于张毅的国家论还有疑问,于是问道“贤弟,百姓为基,德法为顶,那么君呢?置君于何地?”
张毅不答反问“民重乎?君重乎?何为重?”
关羽道“民固重也,君亦重也,然君权天授,故重于民!”
张毅心中暗骂一声“操.蛋!纯粹的儒家思想真是害人不轻!披着假仁假义的外衣,却干着重君轻民的勾当!”但他面色不改道“吾尝闻舟行于水,水静则舟稳,水怒则舟覆,是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民如水,社稷如舟,君为掌舟渡水之人矣,顺水势,平水怒,则舟行天下,逆水而行,逐浪而击,必将覆于足下!而德法便是这顺水势,平水怒的方法…”
此言一出,不仅道出谁轻谁重的问题,还解答了谁为基谁为梁的问题,夏侯兰一听顿时明悟了不少,随即拜道“毅兄所言深合天道,兰受教了!”
关羽内心极为挣扎,他不得不承认张毅说的都是实情,比喻也颇是恰当,根本就是无懈可击,但是君轻民重的思想还是难以接受,而且不但君轻民重,君竟然只是一个掌舟渡水之人。于是又问道“贤弟,渡水掌舵是份苦力,如此说来,谁愿称帝?谁愿称王?”
关羽问的也是合情合理,是啊,没有利益驱使,活又那么累,那谁愿意当皇帝啊!张毅则是哈哈一笑道“这便是吾最终想说的,行舟之法便为德法,行舟之人便为帝王,若依法行驶便可安然渡水,此乃利也。若德法规定下对等的权利和义务,自然有人愿意当帝王。这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谛所在啊,责即是义务,天下兴,百姓安居乐业,即是权利!”
这一下,关羽明白了,心中顿觉通畅,也是拜道“贤弟,吾枉读春
喜欢寻汉史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