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佛门打坐修行中,不像道家讲究繁多,佛门注重心灵的顿悟,而道家则更加注重身体一些。简单来说佛门和道家根本的区别与宗旨在张若尘个人看来其实就是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不一。
佛门认为身体就是一具臭皮囊,人死如灯灭,死后没有几日光景这具皮囊就会腐烂,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只有精神不灭,灵魂永恒,有点类似儒家的朝闻道夕可死一般。
而道家认为肉身是最重要的,肉身是鼎炉,炼制人身之内上天地人三丹,肉身是不能受到丝毫破坏的炼丹炉子,更有道门仙法造就金龙锁玉柱成就顶级鼎炉之说。(在此不做详细表述,一笔带过足以。)
而张若尘手中这本泛黄的古典中,据杨往信中所说,是一位佛道双修的逍遥散人著作,所以在第二页中的打坐图画中,并没有做多门详细的注解,只是简明扼要的将如果盘腿姿势说清楚而已。
初试打坐者,除非身怀佛门所讲的缘分气运者,再而抛去天生双腿柔韧或者后天勤加锻炼导致双腿柔韧者,大多数普通人在第一次盘腿打坐时,基本上坐不成双盘,从而退而求其次,一般都是单盘坐姿。而在单盘坐姿中,左腿在上称为如意坐,右腿在上称为金刚坐,其实哪条腿在上,哪条腿在下这是无所谓的,如意和金刚并对于入定入禅来说并没有什么的区别和影响,主要是看个人的习惯。
而张若尘喜欢将左腿放在右腿上面,也就是所谓的如意坐,不过此时的张若尘第一次盘腿坐在两层枕头上,在上的左腿脚跟紧紧的贴在自己的腹部,顿时,张若尘感觉自己的左腿的韧带被撕扯开来,一阵钻心的刺痛。
张若尘忍耐着双腿传来的撕心裂肺的拉伤痛处,轻轻地咬紧牙关,双手掌心向上,五指放松弯曲,两手拇指轻轻抵在一起,彼此触碰,挺直自己的脊椎,张开双肩,但是需要含下胸口,脖子轻轻向后伸展,感觉好比脖子轻轻的挨着衬衣的衣领一样,然后慢慢向内回收一点下巴,双眼眯缝着,正是所谓的佛开三分眼。
至于眼睛闭合与否,在如今的佛门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经过长达多年的讨论,不仅没有分出一个胜负,反而隐隐约约像是出现了两个派别一般的泾渭分明。
其实只开三分眼和完全闭眼各有利弊,首先说下只开三分眼,其实拜过佛像的都知道,佛祖就是只开三分眼来观世界,如果佛眼全开,那么就不是悲悯世人了。如果在打坐的过程中只开三分眼,那么目光需要放在你身前三尺的地方,仅仅是放在那里,目光仅仅只是目光,不需要有任何的神情与情绪,而且屋内需要有恰到好处的微弱光线,不然不出三分钟,眼前一定漆黑一片。
而完全闭合眼睛打坐,好处当然是不用掌握那玄之又玄的目光感觉,而是可以全心全意的去默念你的所灵境,比较容易初学者掌握,但是一旦静心下来,尤其是在二十分钟后,那么眼前会出现很多星星点点的光晕,佛门有人说是气机所至,但是不管怎么解释吧,反正闭眼打坐二十分钟或者更短时间后,你的眼前会不自觉的出现很多光点,零零星星的,也有一片一片的,更有人在久坐后,看见了魑魅魍魉,所以目前佛门更加推崇三分眼的坐法,因为这样不会在打坐中被眼前那些纷纷扰扰打乱心神。
张若尘艰难的维持着左腿在上的如意坐,顺手抄起那本古书,继续翻看着。书中所写的这个打坐姿势其实就是佛门中的七支坐,也叫跏趺坐,不过跏趺坐是双盘最为标准的七支坐,目前张若尘的双腿还是硬的不行,达不到如此境地。其实七支坐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心朝天,所谓五心,就是双盘中向外翻出的脚心,双手轻微触碰掌心向上的掌心,还有就是微微上的眉心,也有说是胸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张若尘呲牙咧嘴的忍耐着左腿逐渐的发麻失去知觉,张若尘心中大惊,喃喃自语:“不会没有知觉,然后残废了吧?”张若尘继续看着古书,书中明确写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张若尘低声说了一句我靠,都是废话。然后再将七支坐法的注解再次翻看一次,然后慢慢放下古书。
打坐前,要用一件毯子被子之类的物件,包裹自己的双膝,或者用被子盖着膝盖,一定要注意膝盖的保暖,因为在打坐过程中,气会外泄,如果膝盖关节这些地方一旦受到凉风侵袭,会很麻烦。
张若尘小心翼翼的包裹好自己的双膝,然后从床上顺手抓过来一个小毯子,折叠好,裹着自己的腰部。然后慢慢的闭合大半眼皮,目光自然的落在自己身前三尺的那个地方,尽量的放松大脑,双手慢慢的安置于肚脐之下两三存丹田位置,然后轻轻的,没有发出任何鼻息声音的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的呼出,同样是控制自己的呼吸不发出任何的声响。(笔者的话:打坐中深吸气,慢慢的呼出,但是在呼吸中不要发出任何声音,这个很容易做到。)
张若尘脑海中想象自己全身的毛孔都在打开,然后慢慢的呼吸三次后,尽量让大脑不想任何事情,舌见轻轻的抵住上颚,牙齿自然的闭合,然后就这么保持住,只是慢慢的呼吸,慢慢的呼吸。
可是第一次张若尘仅仅保持了五分钟,就下坐了,下坐之前,要想象自己全身的浊气都排除体外,然后用双手抚摸自己的脑袋和脸庞,抚摸几次,然后双手摩擦生热后,慢慢的放在自
喜欢阳世判官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