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璘不理会杨府外百姓们愤怒的目光,跟在羽林军之后走了许久,心情变得越来越郁闷。
跟着出了坊门,见到街边上到处都是跪拜的百姓,马璘心中郁闷,索性不再看了,一脸恼火的回了扶风郡王府。
这一日杨国忠一家老小离开长安城流放岭南道,所过之处百姓无不跪拜,光出城便足足花了三个多时辰。
杨国忠被下狱消息传出,杨幼娘每日里都是提心吊胆,马璘这些天除了在华清宫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郡王府里陪着紧张到极点的杨幼娘,没有到街巷中走动。今日本来是想看大奸臣杨国忠的笑话,这时他才发现长安城的舆论已经一边倒的倒向了杨国忠,杨国忠已经被人们给捧到了天上,他则成了十成十的大奸臣!
几乎所有的长安城百姓都接受了安禄山将要谋反的说法,对于为国除奸的杨国忠感恩戴德。还有人把他和已死的平原太守颜真卿、静塞军使高文远并列,称为三圣,设祠祭拜。
同样是当朝宰相,一个为国除奸毫不惜身,一个却把关中百姓逼往万里之外的蛮夷之地,两相对比之下,自然是云泥之别了。
郁闷归郁闷,马璘却并不在乎。相比声名,他更重实效。不管如何,局势已经向着他努力的方向转变了。
杨国忠流放岭南道,朝中没有这个死敌的掣肘,经营河中之地就会容易得多。而天子的诏令对于关中百姓来说虽然刻毒,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改变河中之地的人口结构。
一旦有数十万汉家子民在河中之地繁衍生息,乌浒水、药杀水之间直到咸海的广袤土地,便将永久归属汉家所有。
落了个大奸臣的名声,他并不在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他从无私心,一心只为着整个汉族着想,自然是问心无愧。
……
杨国忠离开长安之后第二日,华清宫之中又是一纸诏书发了出来。
故三镇节度使、河北道采访使、东平郡王安禄山,被追赠为太尉、雍州大都督,单谥一个“武”字,妻子儿女各有封赏,天子为之罢朝十日,可谓是备极哀荣。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个在原来的历史上祸乱中国、令大唐盛世遽然终结的杂胡,最终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彻底离开了大唐的历史舞台。
安禄山一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虚悬,确定新的人选便成了当务之急。
十二月二十一日,华清宫再次早朝。
到场的公卿之中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又多了一些人。
罢朝十天的时间,李隆基已经私下里进行了大量的人事调整,杨国忠一党留下的空缺皆已补齐,杨国忠右相的位置暂时却是依旧空着。
这样的场合,马璘不准备发表意见。反正安胖子已经死了,大唐潜在的威胁已经解除,大唐毕竟是名将如云,不管谁去坐镇东北也不会比安禄山要差。
左相陈希烈神色恭谨,眼神中的得意却是无法掩饰。杨国忠得罪流放岭南道,马璘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也算宰相,地位却比他这个左相要低,如今他便真正成了天子之下第一人了,这样的地位正是他这么多年所梦寐以求的。
天子还未进来,群臣都在殿内侯着。陈希烈走近马璘,微笑道:“马相,三镇节度使之人选,你心中可有计较?”
马璘摇了摇头:“马璘不过一武夫,这样的事情天子和陈相决断便可,何须来问我这个粗人。”
陈希烈呵呵一笑:“马相何必过谦,谁不知道马相文武全才。——以老夫愚见,三镇节度使不可赋予一人,而应以三人分任。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再让胡人担任。杨国忠和安禄山这番冲突,说到底还是因为安禄山是胡人,令杨国忠不放心所致。此为前车之鉴,我等不可不慎。”
马璘点头:“陈相所言极是。”
陈希烈笑着拍了拍马璘的肩膀,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他说话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所有的人都听到。众人听了陈希烈的话,心中自然各自有了计较。
等了许久,大唐天子李隆基才在高力士的陪伴之下走出来,神色看上去颇为疲倦,坐下打了一个哈欠后道:“贾卿,宣旨!”
公卿们同时跪下,中书舍人贾至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圣旨,朗声读了起来。
“制曰:骠骑大将军马璘……”
这一道圣旨,居然是给马璘的!
马璘听贾至念完,嘴角一阵抽搐。其他人看着马璘,眼中皆是有着羡慕之色。
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死后空下来的三镇节度使,居然都落到了马璘的头上!
算上安西、北庭两道,这已经是五道节度使了!就算当年王忠嗣极盛之时,也不过是四镇节度使而已,如今马璘竟然是比王忠嗣还多了一道!
“马卿,还不谢恩?”李隆基看着马璘,温和笑道。
马璘浑身一个激灵,猛然叩拜在地,连声道:“陛下赎罪,臣万死不敢领旨!”
“为何?”李隆基皱起了眉头。
马璘嘴角抽搐,这他娘是要害死人啊。
安西北庭两道那是为了进取河中,现在又加上这三镇是什么意思?那可就真的是权倾天下了。等你老人家一死,继任皇帝来个兔死狗烹,我还能活么?
“陛下!承蒙陛下信任,微臣感激不尽!只是微臣并非贪恋权位之人,一心只想以大唐之剑为大唐之犁开
喜欢边唐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