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内侍去传李瑛的同时,宣政殿上的群臣还在掐着罗圈架呢。只不过与上次的顶尖头目吵架不同,这次争吵的人物主要是三品以下的中下层官员。原因很简单,弹劾李瑛的那一方只出动了一名从四品,且还是名下品的官员,犯不着其他的三品以上大员为他出动吧。
虽然这次大部分官员的矛头对准了太子李瑛,大有不废黜太子绝不罢休的样子,但是一些深谙朝政的老油条都知道,这只不过后妃党们的又一次冲击,他们这次的主要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敲打一下太子稳固的地位,这样水滴石穿积累之下,指望皇帝哪天忍耐不住就会达成他们所愿了。所以今天派遣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员来攻讦太子,只不过是他们试探性的进攻而已。
其实朝中的许多官员并不是拥戴李瑛的,但是他们也不是属于后妃党的,而且其中有的因为与裴光庭政见不和,所以都出言反驳徐朗的话。朝堂之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是看相互之间的利益而已。
从稳定局面的方向来说,当朝宰相张九龄是拥戴太子李瑛的,虽然他与李瑛没有什么交情,但是长时间居于宰辅之职的他知道,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维护朝堂中各股势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太子没有犯什么大错就将其冒然换掉,就会打乱原来平衡的局面,引起朝政的动荡不说,还会给其他皇子带来悻进的想法,而且纵观以往史书,这样突然的更换皇位继承人只能说是有害无利。
尤其值得让张九龄警惕的是,如果皇帝真的有意更换太子,那么这件事情对于后妃党,尤其是武惠妃及其党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的气焰。
张九龄敏锐地感觉到近年后宫的势力有所抬头,虽然在皇帝的压制之下,后宫不能像高宗时期那样大权独揽,以至于君权旁落,但是在许多问题上,武惠妃都有一定的发言权。这点,从裴光庭升任丞相一职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以资历来论,朝中比裴光庭有资格升任丞相的大有人在,但是为什么选中他,武惠妃可是出了不少力的,这点张九龄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出来而已。
中书令张说虽然不愿意与裴光庭起冲突,但是他更不愿意得罪李瑛,而且他认为如果李瑛在朝中,徐朗与太子当堂对质问明曲直,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光凭徐朗一面之词就要治人以罪,张说认为还是太草率了。
朝中有不少骑墙派以这两位马首是瞻呢,见他们对裴光庭采取地是不支持的态度,这些人就如同鸡吃放光虫一般心知肚明。不用大哥吩咐,这些小弟就舞舞喳喳的上前与人说理去了。
这样一来,只见朝堂之上被这些辩论的人群分成了几个区域,三品以上的聚在一起,互相参核意见的聚在一起,相互对论的聚在一起,如同集市一般人群纷杂。
往往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同是一个部门所属的几人竟然不是一个立场,比如六部,除了工部尚书李适之一人旗帜鲜明的支持李瑛之外,其他人都对此事不置可否。
看着下面乱成一团,皇帝向高力士点头示意,高力士上前一步说道:“众位大人,朝堂之中请肃静!恭听圣上训示!”
众人这时才清醒过来,大家也不争吵了,各自回到自己的班列,齐齐排好位置,躬身向皇帝行礼道:“臣等愚鲁,万事听从圣上吩咐。”
“众卿家,此事朕也是初次听说,但是为了查明真相,必须唤太子前来才能明辨是非,朕已经遣内侍前去传唤太子了,相信马上事情就能水落石出了。由于事涉众多,朕必定会查问的详细清楚,还众卿家一个合理的答案的。”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话音刚落,前去传旨的小太监就回来了,悄悄向高力士附耳说道:“太子殿下已经在殿外稍候。”
高力士听罢赶忙向皇帝轻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现在殿外等候,请陛下训示!”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呀。”皇帝呵呵笑道:“宣他进来吧。”
“是!宣太子李瑛觐见!”
李瑛在殿外听到呼唤,赶忙正了正衣冠,收敛起脸上的浮躁之气,正色走了进去。
只见文武大臣们都在两侧侍立着,李瑛沿着丹墀大道向前行走着,直到快到台阶时立住,向皇帝行下跪礼道:“儿臣李瑛向父皇请安!”
“嗯!起来吧,赐坐!”
“谢父皇!”
李瑛在西边坐好,就听皇帝问道:“皇儿呀,父皇听人说你昨天晚上没有回到宫中,而是整夜逗留在外,可有此事呀?”
“启禀父皇,确有此事!”李瑛直认不讳,反正他不回来也是好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想瞒也是瞒不住的,倒不如在此事上大方承认了,这样在别的事情上可以敷衍一点过去的。
这段时间李瑛回忆了一下脑海中所有历史传记中的人物,对于如何与帝王相处他觉得最成功的人物还是韦小宝,虽然他只不过是个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但是他与皇帝之间相处的融洽真是没得说的,这其中既有机缘也在人为。能够安然周旋在天地会与朝廷之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韦小宝对任何人都会说几分真话,只是在最关键的几句话上隐瞒过去,而在关键时刻的几次赌博竟然让他这个老千押对宝了,所以才能一直混得风生水起。所以李瑛也准备采取韦爵爷的招数,
喜欢执掌盛唐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