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京学者、评论家马立诚先生。个人觉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因此在这里贴出来,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以下正文:
洋务运动的是与非
我们可能越来越接近洋务运动的真相了。
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又称“同光新政”(同治到光绪年间的新政),或“自强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造反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之际,体制内一些有远见、有能力的高级干部,主张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工业,培养新型人才,训练新式军队,以拯救垂危、追求富强,所以史称“新政”或“自强”。
但是,你随便问一个中年人,对晚清洋务运动有何印象?多半的回答是:买办、卖国、镇压人民起义。
这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僵化的历史观打下的印记。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说,洋务运动的后果,一是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二是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三是加深了满汉统治阶级的裂痕。各种教科书和文艺作品就此互相克隆,结果正如学者李时岳所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办洋务就是买办化、卖国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学者李时岳、夏东元等相继发表著作,为纠正僵化的历史观做了初步努力。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起到1919年止,总计80年,洋务运动占了将近一半时间。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之际,在中国工业化步入中期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第一次工业化的艰辛努力。
内外交困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老大帝国日益衰落。
1851年1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1853年3月占领南京并在南京建都,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太平天国成为与清朝政府对峙的政权。
同时,在山东、河南一带起义的捻军也响应太平军,在安徽蒙城建立“大汉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正值清军与各地起义军激战之际,外患又来了。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6月,清政府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同年5月,清政府特使在俄国武力威压下,被迫与俄国签订《暧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天津。9月,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河北承德)。10月,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清政府于当月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1月,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后来俄国通过勘界谈判,在中国西北又强占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获利者,总计侵占中国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1年8月22日,在羞辱和恐惧之中,咸丰病死热河。
27岁的慈禧与30岁的恭亲王奕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咸丰临死前钦定的八个“赞襄政务大臣”(辅佐政务大臣)中的载垣、端华、肃顺三人杀掉,废黜另外五人,夺取了最高统治权。
思想启蒙
1840年,林则徐在实战中体验到英国的船坚炮利,提出了“师敌长技以制敌”的口号,并付诸实践。他从美国购买“吉塞皮克号”商船,改装为战舰,配备英国造大炮34门,这是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第一艘近代军舰。
著名的改革派知识分子魏源于1842年完成《海国图志》60卷,后经补充,1852年扩编为100卷,近90万字。《海国图志》发展了林则徐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有名的口号。魏源说,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像俄国彼得大帝一样,从各方面向西方学习,包括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船厂和军火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
然而,中国传统的认知是什么呢?古代先民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边国家和民族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都是没受过礼仪熏陶的落后民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华尊夷卑”的观念。鸦片战争之前沿用的一些世界地图,把中国画得很大,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乾隆十二年奉旨编修的《清朝文献通考》,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中国正好位于大地正中央。
魏源却告诉人们,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中国并不在世界正中央,而是在亚细亚东南,是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中的一个。在魏源笔下,“夷狄”竟然是繁荣昌盛、交通便利、制造精美、重视教育、政治民主的文明之国。民众读书识字,生活比中国富裕得多。这还了得!大批保守的士大夫群起而攻之,甚至上书朝廷,指控魏源等人“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简直就是汉奸!
一些“开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并未因此吓倒。曾任闽浙总督(福建浙江一把手)的徐继畲著《瀛寰志略》,于1848年刻印问世。这部书以图为纲,介绍了各主要国家的情况。
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国人要求打开国门、了解外面世界的呼声日益高涨,《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大量重印,几乎“家置一编”,对洋务派、维新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争压力
一场波及全国的洋务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
喜欢穿越清朝的太监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