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格洛里沙是乌克兰的一座小镇(作者语:此为一杜撰地名),和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乌克兰的经济也在独立之后受到了重创,经过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慢慢走出低谷,但是和以往的荣光相比,一是今非昔比。
奥格洛里沙作为小镇之所以存在,以前是因为这里有驻军。
也就是说,这个小镇的生存依靠的是为军队服务的。
后来军队撤走了,这里也迅速地萧条下来,原来的住户纷纷搬走,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城镇。
是的,是城镇。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所特有的地广人稀,造就了他们的人民喜欢修建高大厚重的建筑物,即便是一座人口不到千人的小镇,在一栋栋碉堡一样高大的建筑群修建完成之后,其规模甚至堪比某些国内的小县城。
现在这里也不能说变成了鬼城,小镇里依然留有一百来个居民,还有一个小小的警察局。
支撑他们留在这里,而不是到大城市里工作的希望,就在小镇东南两公里的地方,那里是一座修建于九十年代初的核电站。
尽管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的恐惧总是时时刻刻萦绕在小镇居民的心头,然而在那些不愿搬走的老人而言,能够依靠小镇的资源继续在这里生活,就可以满足了。
毕竟核电站里还有三十多个工作人员,他们的薪水虽然也像这个国家的经济一样缩了水,但还是比大多数的普通平民要高得多。
里面还有一支十来人的警戒部队,隶属于乌克兰安全保卫局,其成员多是军队缩编之后,因为具有相当的军事素养而保留军籍,从取消编制的部队转调到这里负责核电站的保卫工作。
小小的一支警备队里,甚至还有闻名遐迩的阿尔法特种部队成员。
他就是这只小小警备队的队长诺沙斯基。
他正在办公室里和来抱怨本月再次克扣他们薪水的手下咆哮争执,这不是他的错,他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要说手下的工资,连他自己的工资也是一减再减,眼看着在这荒凉小镇的日子遥遥无期,他的老婆已经和他离了婚,跑到了更加富裕的大城市。
像他这样的情况,警备队里、乃至电站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拖家带口在这里扎根生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站长,他是个老式的科学工作者,一般不怎么管事;另一个是个老技术人员,他是俄罗斯人,但是那里早已没有他的工作岗位,所以他就在这里娶妻生子,成为电站的终生员工。
“少校,外面岗亭报告,有可疑情况。”一个警备队员急冲冲推开办公室的门,带进来一阵冷风。
“见鬼,快把门关上!在这个尿不拉屎的地方,除了镇上的居民跑来捡柴禾,还会有什么可疑情况!是俄罗斯的坦克来了还是恐怖分子?”诺沙斯基拍着桌子。
“少校,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看看。”那名队员坚持到。
“那好吧,我出去看看,要是没有情况,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装伏特加!”诺沙斯基不情愿地离开办公桌,临走指着来抱怨薪水的队员说,“现在有情况,你的问题下回解决。”
春天虽然已经降临大地,可是这里的空气还是相当寒冷,诺沙斯基从空调房里出来,内外的温差让他很不喜欢。
“哪里有可疑的情况?”他紧了紧制服外套,见鬼,现在的商人为了发财什么都缺斤短两,看上去厚重的大衣,一点风都挡不住。
“你看那里,那两个鞑靼人,他们一直在电站外晃来晃去,既不进来也不走开,隔一段距离就蹲下来在地上埋东西。这里是军事管制区,有显眼的警告标识,一般人从来不会在这里逗留的。”怕他生气,那名警备队员杰说得很详细,说着递给他一个望远镜。
诺沙斯基今年三十五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年他在阿尔法的时候就是靠着视力超佳而成为了一名狙击手观察员。
他不需要望远镜,也能清楚的看清一公里外的那两个鞑靼人。
他们的穿着以他的眼光来看,十分的单薄,都穿着薄薄的一身休闲外套,围着电站外围转来转去,时不时地对着电站指指点点。
他们走到一个地方,看一看,就在地上插了一个花花绿绿的牌子,看起来很像是一块玉做的牌子。
谁会在地上插一面玉牌呢,这太可笑了,而且旁边的警备队员说,他们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了,在电站周围转了一大圈,隔一段地方就在地上插了一面玉牌,不知道做什么用。
“的确有些可疑,我们去看看,带上武器,说不定会是恐怖分子!”诺沙斯基决定前去看看,他不能允许辖区内有不安定因素存在。
责任感,这是他在阿尔法小组的时候学到的。
没有等他们出去,那两个鞑靼人向电站方向走过来了。
这里很少有车辆进出,电站的性质也比较特殊,所以高高的铁栅门一般都是关闭的。
诺沙斯基站在门后面,透过铁栅缝隙看着走过来的两个人。
他们看上去都很年轻,最年长的那个尽管一脸风霜,其实际年龄肯定也不大,脸上的风霜之色显然是常年的室外工作所形成,他的步伐举止以及手上的老茧,都清楚地说明了他曾经在纪律部队待过。
可是他却走在靠后的地方,也就是说,身份比另一个人还要低一些。
那个走在前面的人还只是个小伙子,说不定连十八岁
喜欢仙兵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