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际,郑久强显得十分镇静。他把大家分成两个组,一组搬耐火砖,一组和耐火泥。而他自己却毫不犹豫地披上一件浇过水的大衣,冒着上千度的高温,把和好的耐火泥粘到炉嘴上去。一次、两次、三次……大衣袖子烤着了、衣襟烤焦了,他就让人再浇上水;脸和手烤出了许多水泡,他就淋点凉水。经过一顿饭的紧张抢修,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而郑久强却累得晕倒在炉旁。
闻讯赶来的明磊见到了段永强,又将大大小小的头目近百人招集来,“明天,在高炉旁边再立一个高炉,回转窑也是一样。今后,每一个月就导一次炉,对停下的炉子进行检修。”
接着,明磊满怀深情地说:“对于我来说,天底下没有什么比诸位的性命更珍贵的了!不要怕花钱,这性命可是拿什么也换不来的,所以,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切记!切记!”
私下里,明磊拍着段永强的肩膀,“你说你这是跟谁啊?万一你出了事,嫂子朝我要人,我怎么办啊?”
段永强笑了,“看您说的,她不敢。我就是这样做,您送眼镜的情意也还不完啊!”
明磊很感动,狠狠打了段永强一拳,眼泪流下来了,“你这个傻瓜!让我说你什么好?”
当然,明磊对钢铁厂的成绩还是满意的,后来,他亲自在《潮惠旬刊》上发表文章说:“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惠州钢铁厂这一规模的大量生产所意味的东西实在太美妙了,从韶州开采两斤铁矿石,并运到相距千里的惠州;从茂员开采一斤半的煤运到惠州制成焦炭;在佛山开采少量锰矿和半斤石灰。这四斤原料制成一斤十五号钢。而对这斤钢,普通百姓只需支付一百文钱。”
随着钢铁厂的正常运转,明磊就要回潮州去了,他立马高坡,俯瞰着这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只见黑浊之气,数十里不散。原本清澈的深圳河,也已经有些污浊了。看来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明磊瞟了一眼身边的众人,大家都被庞大的厂区所折服,无不激动、羡慕,谁也没有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看来这种烦恼只有自己独自消受了,明磊不禁摇摇头。
临走前,明磊将几张图样交给段永强,不久之后,惠州钢铁厂的厂区就铺上了两条铁轨,虽然一节一节的铁轨之间还是有落差,不够平滑,但好处显而易见。在轨道上,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起一辆载重数百斤的货车,一匹马能干22匹马在普通的道路上所干的活。
这个新奇的东东被《潮惠旬刊》报道了出来,第一个引来的是在韶州采矿的吕全福,于是,从矿区的大山深处引下的铁轨一直通到龙川江边的码头。由于铁轨是一路下坡,所以,四轮小货车上第一次安上了刹车装置。这样,四个脚夫就可以平稳地控制载重千斤的货车冲下山来,再由两匹马拉回山上。而铁矿石运回岭东的运费也因此节省下三分之一。
喜欢甲申风云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